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学习内容】一、过渡时期(1949-1956)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具体措施: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①内容:“”②实质:变革生产关系使公有制成为社会主义唯一经济基础③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3、——发展生产力(1953-1957)①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③实施情况: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工业成就主要集中于地区。④意义: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端。中国开始改变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建国初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建国初面临西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要加强国防建设巩固民族独立的需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4、——调整生产关系(1953-1956)内容:①农业、手工业: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走集体化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的政策。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中国建立,中国进入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二、十年探索时期——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的报告(1956,毛泽东)---中共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2、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1)背景: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共二十大召开。(2)内容: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3)意义:路线正确,符合国情,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的初步成果。3、失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规模(1)原因: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左倾错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受苏联的影响;(2)表现:1958年发动“”(忽视了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3)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4)危害:使得严重泛滥;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了的严重失调;挫伤了人民的;导致三年(1959-1961)经济困难的出现。4、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十年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①“八字方针”:“”(重点是调整).②成就:钢铁工业、石油工业、交通▲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②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③经济建设要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国民经济的劫难1、1966:动乱开始全面夺权——经济建设大混乱2、1973: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原因:)3、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文革”恶果:政治混乱给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教训:①认清国情,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中心;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基本内容:①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方针;②工作重心:果断停止使用“”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伟大决策:作出实行的伟大决策。2、历史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做出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从到、从到的历史性转变;标志着建设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