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2009年12月21日,冬至,莫斯科Izmailovsky酒店。超过2000人把大堂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来到这里纪念斯大林诞辰130周年。著名女歌手在军乐伴奏下唱起爱国歌曲,舞台上方挂着斯大林的巨像,他身着军服,威严地看着台下。诗朗诵时,有人开始啜泣……“也许比这场面更加科幻的是,”美国《时代》周刊写道,“斯大林在俄罗斯复活的高支持率。”俄罗斯公共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4%的俄罗斯人高度评价斯大林的领袖素质,而那些认为自己之前对斯大林的评价是“错误的”的人数比例则上升至35%。类似“斯大林重获俄罗斯人青睐”的新闻近两三年并不鲜见。2008年,在“谁是俄罗斯最伟大历史人物”的民意测验中,斯大林位列第三,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3世纪击退欧洲入侵者的俄罗斯王公)和斯托雷平(帝俄末期改革家)。最新的消息是,俄罗斯一家饮料商把斯大林请上了自己的产品商标。——2010南方人物周刊预习案【自学提纲】国际:后,帝国主义对苏俄武装干涉;国内:内战爆发,苏俄面临严重的形势;农业:制;工业:大中企业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分配:强制劳动;进步:最大限度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需要的限度;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实施:年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农业:以代替余粮征集制;内容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经营;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理论: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的途径。实践:受到的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权巩固;确立:经化和化,实行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而确立;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所有制形式:实行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以手段管理经济;积极:基本实现工化;工业总值跃居欧洲;消极: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容作用作用新经济政策背景意义作用斯大林模式特点评价片面发展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弊端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积极性;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重难突破】斯大林模式和西方模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比较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中国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私有制以公有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制度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大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易错知识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作为“战时”措施,它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得以调动有限的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因此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作为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设想和实践,它超越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遭到了失败,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教材题解】[课中思考题]1.异——过渡方式:①马克思认为要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过渡到社会主义,它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②《四月提纲》主张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掌握政权,建立社会主义,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同——内容:实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