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考点要求1.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2.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删去了解饮食变化)3.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学案教案【自学质疑】第三节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中共十四大(1)时间:1992年10月(2)内容:①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②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3)意义:以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具体化。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原则)。(2)意义: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3、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1)内容:①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②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实现形式)。(2)意义:这些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世纪。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由于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习俗随之传入;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与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重大变迁。1、近代的服饰变迁①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到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②演变概况:A.男装:鸦片战争后——20世纪上半期:长袍马褂(常服)—→西装(礼服)—→(孙中山设计,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辛亥革命后的标准服饰,中西合璧的产物)B.女装:由宽松肥大、遮盖曲线—→到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典范: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C.20世纪下半叶:50年代——60年代中期: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文革时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干部服”(中山装)、军装(政治信仰表达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服饰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中国服饰由封闭走向开放。2、饮食变化:传统饮食文化(四大菜系影响最大: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西菜西点(时间:19世纪40年代传入;变化:①西餐原料进入百姓厨房和饭桌;②西点食品厂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3、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俗: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反对,主张→新中国:婚姻,恋爱。(2)“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习俗:①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交流展示】【互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吕氏春秋》所载:“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材料二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士周××,现年28岁,原籍广东香山人。久寓北京,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材料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剧情: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据地的刘家峻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