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1.归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1)背景(2)标志(3)内容(4)评价2.谈谈《临时约法》的内容和作用。3.归纳新三民主义提出的(1)背景(2)标志(3)内容(3)评价4.三个比较:新旧三民主义之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导入课文方案一材料一资料刊载: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材料二2005年,对某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排序结果(部分)如下:序号人物比例%1孙中山76.52毛泽东75.83林则徐64.54邓小平55.75鲁迅55.1[来源:学科网ZXXK]探究:材料一、二两个统计时隔90年,学生都把孙中山排列于前,你怎样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贡献?他的什么精神使我们敬仰?方案二1.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2.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教材分析一、三民主义的提出(理论)1.背景2.提出3.内容4.评价1.背景①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良救国方案屡屡失败。“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②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团体建立。③理论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深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④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典型例题】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1)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历史纵横】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①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是遭到了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②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③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后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他“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这就形成了三民主义的雏形。2.提出(1)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典型例题】下列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