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杜郎口中学的讲台上——亲历第十届全国名校长高峰会议襄阳市三十一中学陈道秀2014年12月28日至29日,我有幸与樊城5位中小学校长同行,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第十届全国名校长高峰会议。期间,我代表樊城区数千名课改人,站上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讲台,与全国数十位课改教师同台PK。我展示的这节课受到了与会专家与校长们的一致好评。一刚接到这次任务时,我心里很忐忑,杜郎口是中国所有课改人心中的“圣地”,是高效课堂的发源地。杜郎口中学的师生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课改洗礼,而我们樊城仅仅探索了三年,我能行吗?于是,我不敢懈怠,选什么课呢?我认为,学期即将结束,若学过的课文再重复一次,就没有意义,关键是学生如同嚼蜡毫无兴趣。于是,我大胆选择了一篇下学期的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临行前,我做足了功课:导学案、课件、课堂流程、对学生的培训要求,所有我认为需要的都精心做了准备,自认为万无一失。可是,当我信心满满地站在杜郎口中学七(5)班的讲台上时,学生的表现完全打乱了我之前所有的安排:前一晚提前下发的导学案全部是一片空白,前一天给各小组分配的任务,学生根本没做任何准备。群学时我要求小组长把各小组展示任务的要点板书在黑板上,可是黑板上也是一片空白。我当时真是感到很意外,平时在学校要呈现一节精彩的展示课,导学案必须要提前完成,独学必须完成好,任务提前分配好,各组要提前做好预演,而现在七(5)班的学生什么都没准备,待会儿展示岂不是要冷场?怎么办?不能再按预设的导学案流程进行教学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独学任务。我根据现在的状况立马将独学与群学的内容改变为在组长下的群学。15分钟过去了,当我巡查完各小组学习的进程后,我心中有底了。学生接下来的表现让我格外惊喜:当我一声令下进入展示环节时,只见所有的学生或站或坐,迅速围成了一个半圆形,中间留出一小块展示的位置,各小组井然有序地上台展示,每个人都是那么地大胆、自信。或深情朗诵,或理性分析,或精炼概括,或大胆想象——你真的无法找到哪怕是一个胆小的,怯场的,说话打结的。每个人说话都如行云流水,尤其是最后一个想象片段的展示“有的学生想象20年后的我变成了科学家,工程师,有的学生对神话进行了续写或改写,有的学生则完全自创了全新的神话……”面对学生出乎我意料的精彩展示,我不禁感慨万千。在这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说道:“同学们,短暂的相处,你们让我终身难忘。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最真挚的情感,那就是对学习由衷的热爱,同时我也从你们身上感受到你们清晰的表达力和卓越的表现力,所以,我真的是为你们所折服。最后我献给你们一首散文大家冰心的小诗,因为只有这首诗才能表达我今天的感受“在同一条河流,在那一瞬间你与我擦身而过,留给我淡淡的芳香和强大的冲击。我在想,将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为人们所熟悉,她的名字就叫杜郎口中学七(5)班……”这应该是我参与课改三年来投入时间最少,却又是完成得最精彩最成功的一节课。二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可是它带给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表面看起来这节课的成功似乎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又似乎是一个峰回路转的偶然,其实它更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因为我还不了解杜郎口的学生,所以我所有的课前准备都是按照我现在所带班级学生的现状预设的,同样一篇课文,学习的主体变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在变化的学生中寻求不变的东西,在不变的理念中探究变化的策略呢?首先,关注学情,调整预设,促进生成。在杜郎口中学听课中,我发现孩子们每天每节课前,都在自己的黑板前默写课文、公示、数学题等,课中、课后都有大量的板书任务,我认为这种爬黑板的程序,在我这节课中可以不用,因为它似乎给外来参观的老师一个完整的印象,也隐约有一种作秀的感觉。没想到的是,我这节课导学案没做,黑板上也没有要点板书,这是我万万没有预料到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迅速调整了课堂流程:由预设的独学、群学小板块滚动变为大板块推进。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我发现在整体感知、分析理解、想象拓展等方面学生做得都无懈可击,唯独朗读课文这一板块,学生虽然声音很大、很自信、很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