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赏析仁怀四中杨优胜毛主席写的<<清平乐.六盘山>>,意境博大,深邃,如天马行空。让人读之如饮醇酒,久尔弥香。词曰: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词赏析如下:一.题解“清平乐”,汉乐府的曲调名,分为清乐和平乐,清平乐这词牌不是简单地把清乐和平乐二个曲调合并起来,识另外创制的曲调,只是借用了清乐、平乐的名称合起来命名的。相传唐朝李白有应制(皇命写诗)清平乐四首,是这一词牌的由来。“清平乐”的别名又叫“忆梦月”。六盘山,是本词的题名。是山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峰雄奇险峻,山路盘旋,故名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翻越此山,登山途中,毛泽东兴致非常高,观美景,在山顶眺望远方。翻越此山后,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词是毛主席越过六盘山之后写的。二.艺术赏析上阕回顾了长征的经历,抒发了将奋斗到底的感情。第一层(第一、二句)借写秋天景色,道出了对艰苦奋斗的历史的回忆。首句写出了秋天的特色:天高、云淡、飞雁,好一片秋天景色,作者用饱满的热情写了秋天空中高远,云层稀少,天朗气清。令人心旷神怡。词的开篇正好反映全体红军将士胜利时的心情。红军长征,从南到北,大雁南飞,从北到南。二者的目标相反,但是,在万里征途中,而这又有共同点,都要经历困难,充满艰辛。我们可以展开联想,在大雁南去的地方,那里是红军战士长征时战斗的地方,在五岭、乌蒙等地方,战士们克服多少天然险阻,大亏多少敌人的围追堵截,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的场面,涌现无数可歌可泣事迹。雁,有见雁思乡之说,雁和信有关,红军战士希望南飞的大雁,把胜利的消息告诉南方的亲友,红军长征已经取得胜利。第二层(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书写了长征胜利,表达对未来胜利有坚定信念。第三句是铁一般的誓言,表现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毛泽东那种气吞山河的胸襟和魄力。这二层,表达反方式上应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写景句语气自然舒缓,抒情句式语势凝重,鼓舞人,震撼人,使人们朝着胜利目标前进。下阕写了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一定会消灭敌人,取得完全胜利。第一层(第一、二句)红军攀登六盘山时的情景。千军万马聚在六盘山,红旗在西风的吹拂下,飘扬在六盘山山顶,“漫”字用得真妙,写出红旗在西风吹动下,漫无限制,尽情地飘扬,我们可以想象,在红旗下,是转战万里的,经历血与火考验的长征英雄,这是多么壮观的图画啊。第二层(第三、四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今天有了身经百战的红军战士,一定把腐朽的反动政权予以消灭,展现了要尽快消灭敌人的急切心情。第三句,热情欢呼我们拥有了伟大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欢呼了我们拥有了一支经过长期锻炼的红军队伍,这必将使我们变得强大。第四句用了“何时”来引起疑问,却不答自明,我们拥有了正确的共产党,又有了久经考验的武装力量,历史必将证明:消灭敌人只是时间问题了,革命胜利的时间不久了。此句也说明了铁的红军英勇奋战,个个争先杀敌的高涨的战斗豪情,表现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的风格。这一层运用了典故,起到了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长缨”武器的一类,这里借指武装。“苍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神恶煞。这里用来比喻极其凶恶的敌人。二个典故的运用,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更加深刻可人。借景抒情是者首词的主要表达方式,上、下阕的第一、第二句都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描绘的景色都具有鲜明的色彩,寄托的情感凝重深刻。上阕、下阕第三、四句的表达方式是直抒胸臆,情景相依,环环相扣,珠联璧合。词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治于眉睫之间。毛主席所写的<<清平乐.六盘山>>,正是对词家之境的最好诠释、感悟,它引导我们予以哲理的思索,在人生、理想方面,给后人以鼓舞、震撼力量。“不到长城非好汉”这至理名言,永远激励那些奋斗前行的人们,朝着目标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