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1、某调查机构抽样了近600名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3%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4%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患有心理疾病。其表现是,在家里时常莫名发火,脾气很大,感到无比烦躁和焦虑,身心得不到放松。在学校对学生有耐心,而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则缺乏耐心,严重的还打骂。有71%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很大,57%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认同感,没有前途,觉得自己的辛勤付出与实际所得不成正比,缺少成就感。2、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3、2005年广州市教育工会曾经对市属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仅有20.4%的教师基本健康,处于亚健康的将近八成。4、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1-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5、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毋庸置疑,一系列调查后触目惊心的数据已经显示,当前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老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正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师长期在亚健康和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中挣扎,又怎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没有教师健康的心理,又如何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1.大部分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让教师“应接不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育叙事,读书心得,案例分析,论文评选,公开课、研讨课,听课、评课,各种教研活动,各种培训活动,教育违纪学生,接待家长,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教师的个人进修、继续教育……-2-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8小时以外还要工作。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由于各种原因,工作的措施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导致教师的工作量不断算加法,负担愈来愈重。众多头绪的工作让教师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苦不堪言。无奈之下,教师只有默默地忍受,只有麻木地应付。再加上如今一家一户大多只有一个小孩,每个家庭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太多的希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的观念仍然成为许多家庭的价值取向。上好学校、读好书、找好工作,是社会普遍认可的子女最好的发展轨迹。面对家长太多的期盼,学校承载着家长太多的希望。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学校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成绩,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去完成。这样,学校的压力又内化为教师的压力,成为教师挥之不去的沉重负担。2.领导的家长作风,使教师“如履薄冰”一个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大部分学校领导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人为地给教师们制造了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压力,不仅压力没有转化为教师工作的动力,反而使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比如学校领导在举例表-3-扬时,常以那些带病工作、主动放弃婚假之类的教师为标榜。显然,这些领导并没有把老师的生命和健康挂在心上,没有把教师当成有生命的人看待。一些领导还常常不顾教师的心理感受和尊严,随意训斥冷淡教师,甚至整天手拿“待岗”“交流”的大棒吓唬老师们,这使当前教师队伍中普遍蕴蓄着一种长期积压的忿闷,这严重影响着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3.僵化的考核机制,给教师“三环五扣”现在的学校普遍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如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从早到晚的签到签退,到每课的教学反思次数、每周听课次数、每周业务学习笔记的篇数、学生作业设计与批改、辅导笔记等等,但凡是教师的工作,都有相对应的考核制度与细则(有些领导者还美其名曰“精细化管理”)。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考核的分数运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