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综述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速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7月,17科18种课程标准正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次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2003年4月最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纲英语课程改革回顾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课程标准的内容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面对《英语课程标准》新挑战,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英语课程改革回顾英语课程改革回顾第一阶段:1977年—1990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0年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所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外语。如果学生缺乏外语技能,他们今后的教育选择、职业发展以及就业等人生设计都将受到限制。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国际合作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英语教学从1977年至现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且过去英语教学也存在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重语法规则的讲授、轻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了9年英语,交流、听说综合能力差。中小学课程不衔接,27个省市开英语,800万小学生学英语,但进入初中仍从ABC开始,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劳动。《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远离学生实际、词汇量偏少(初中毕业570-600个、高中毕业2000个、大学四级4200个)。学生实际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评价单一,只重视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自身素质阻碍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标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集合了哲学的语言意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互动理论为一体的教育学说。它的基本观点是,从哲学上来看,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人主动建构的,因此具有主观性。社会建构主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发展首先是思想和情感的发展。社会建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皮亚杰(Piaget)对传统的信息加工理论的批判基础之上的。社会建构主义又吸收了社会互动理论做为基础。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对于英语教育的启示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学习者应以有意义的方式来学习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学习过程和结果受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习是在有意义的环境和氛围中通过人际互动发生的教师在学习中充当中介者的角色提倡任务型教学(taskbasedinstruction)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课程标准的内容前言改革重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back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