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小学三年级上(人教版)数学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学情分析: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区别,更分辨谈们之间的进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设计思路: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课的设计思路: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3.会进行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化聚。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5.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以及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和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课前准备:米尺、硬币、直尺、课件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实践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是长度单位,并且知道用直尺可以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这里有一条线段,我用直尺量它的长度,谁知道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投影片,4厘米),请同学在你们的纸上画一条和老师一样长的线段看谁又快有准?生:纷纷示意老师画好了。(师边走边看边指点学生)。师:很好哈,同学们都画出了和老师一样长的线段。之前我们学过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可是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手中的这枚银币,我想知道它的厚度,但是它又没有1厘米哦,那老师怎么表示他的厚度呢?(给同学1分钟左右思考)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大家打开课本。一、认识“毫米”。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直尺,看看你们的直尺上是不是有在0——1厘米中间,是不是还有很多小的刻度啊?生:回答。师:1.请同学们观察直尺,找一找1厘米的刻度,1厘米有多长呢?生:回答。师:在投影仪上映出1厘米的长度,并让学生数一数直尺上把1厘米又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段?生:各种回答。师:我们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10个小段,每一小段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1毫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mm),让学生举例说明1毫米有多长。生:各种动作。师: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哟,比厘米还小的是什么啊?生:回答。师:这样每一段表示一毫米(老师在自己的米尺上给大家展示)现在量一量老师的硬币有多厚啊?(老师掏出给多的硬币发给大家)生:各种回答.师:青学们在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厚度是多少呢?生:回答。师:同学们喜不喜欢钱啊?生:回答。师:那我们的一元钱如果换成一角一角的可是换多少啊?生:回答。师:那再数一数你们的直尺,1厘米相当于多少分米啊?也就在一厘米中间看看还有多少段毫米?生:回答。师:青学们记住一元钱等于10角,我们的1厘米就等于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师:老师现在给同学发一纸条,请同学们量一量他的长度。(纸条长:43毫米)生:各种回答。师:有的同学说4厘米5毫米,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