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预习环节培养自学能力多年的教学工作,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预习不重视、不自觉、不积极、不认真。致使课堂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回答提问不积极,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好似离开老师的讲就难以读写。因此,我感到,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很有必要抓好预习环节,培养自学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对学生来讲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读,这是预习的第一步。古人说:“读书贵神解。”读,就是要求快速通读(朗读或默读)课文,即从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等总体浏览课文,以认识文体,了解课文内容大意。文体不同,了解课文内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记叙性课文应侧重了解课文所记叙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人物的特点等,即把握记叙的要素。如预习《最后一片叶子》这篇课文时,便应了解到文章的线索就是题目;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预习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意,实际上也就基本掌握了本文学习重点。查。这是最基本的自读方法,也是预习的必要环节,要求预习时借用工具书,翻查弄明生字新词的音、形、义,难句,疑惑问题以及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问题。如预习初中第一册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就会发现“菜畦”、“缠络”、“蟋蟀”、“豁”、“书塾”、“倜傥”、“叵罗”、“锡箔”等很多字词在课文注释中并没有注音解义,必须翻查字典词典才能弄清其音义。若等待老师讲,那就被动了。虽然在第一节课我已经对如何预习做了讲解,但是很多同学仍然没有掌握预习方法。对第一课的生字词不熟悉,有些同学甚至只记住了三四个字,不仅影响了上课情绪,而且打扰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致使学习氛围不浓厚,把这一节语文课当成了字词课。划。这是预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求熟读课文,把生字、新词、难句、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标记的符号很多,应根据需要而用,只要突出重点,划得明显,便于鉴别就行,不必划得过多过杂,以免影响课文的洁净美观。如预习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背影》这篇课文,开头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划上了符号,在理解时着重研读思考。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懒于动笔标划符号,这是不对的,应改正。预习方法和阅读方法一样,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预习的过程在于发现问题,从而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语文能力也就会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