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唐张志和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三、合作探究1、配乐朗读《渔歌子》,边读边想象词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2、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闻到了——3、我能从“、”中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4、我能根据这首词想象画面,并说说词的大意。5、词的结尾写“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斜风,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这细雨,是荡涤心灵的细雨,“不须归”是不想归,是什么原因让张志和不想归呢?(小组交流)四、班级展示1、我会说出这首词的大意。2、我会画一画词中的画面。3、我能体会出他不想归的原因。4、我会怀着这份怡然,美美地吟诵这首词。5、我会唱。6、我会默写这首词。五、拓展阅读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五、拓展阅读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弟弟啊,且须还哪!生:哥哥啊,不须归呀!师:弟弟啊,为何不归?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生: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生: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师:弟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生:我钓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