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告(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时小花一、课题的提出: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目前,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本课题力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研究对象与步骤:研究对象:一年级二年级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1.03~2011.04)课题论证与立项,拟定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11.05~2011.12)边研究,边实践,探究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3.总结阶段(2012.01~2011.03)整理教学案例,撰写结题报告。三、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过程(具体做法及实践初步体会):(一)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从课堂教学中发现,小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而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愿思考,不懂装懂;课堂中不专心听讲,眼睛东张西望;做作业粗心大意,老做错题;课堂上开小差,说小话;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预习、复习的习惯;课堂上做小动作,看课外书;不积极思考问题,抄袭别人的作业等。(二)多渠道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写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低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文预习的习惯,在开学初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大声读课文一遍,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大声朗读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并正确书空生字笔顺。刚开始,可以带着学生预习两、三次,慢慢等学生掌握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第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第二,加强行为训练。训练过程中,突出抓好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班级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原则是“面向班级,人人参与”。如:举办读书月、朗诵月、写字比赛、歌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