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VIP免费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_第1页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_第2页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_第3页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思考摘要:“计数单位”的认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地位基本属于起始课。看似简单却不好教;且由于相关知识时间跨度大,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孤立,不利于整体、科学的建构。对计数单位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培养数感的前提,其次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当前课堂,计数单位的教学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对这一领域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关键词:计数单位;数感培养;模型建构最近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关计数单位的题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理想,引发了我对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思考。一案例:“这一捆扎得太紧,我数不清。”一次听课,上课内容是一年级上册的“认数(二)”当老师提出“摆12根小棒,怎样就能看得很清楚?”有学生摆出了如图的摆法。老师很满意,正想往下讲,但有一个学生把手举得高高:“这一捆扎得太紧,我数不清。”上课老师一愣,但还算机灵,马上问其他同学:“他的想法你们同意吗?”谁知有不少同学都在点头。可想而知,后面的课继续得磕磕跘跘。这个案例中,能看到我们成人的思维与儿童的思维的差异。对具体物品一个一个地数数,一年级的学生不陌生;对于整捆的物品,学生也不陌生。但生活中的“整捆”和数学上的“整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在数量上是随意的;后者只能是“10”,多一根少一根都不行。正是它的确定性,所以,我们成人眼里看到的整捆是不用数也知道是“10”的。在上这课之前,学生已基本具备了数数的基础,但是这种数,是基于经验的,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技艺。为了清楚地看到学生“数十几”的原来面目,我选择另一个班级做了课前调查:被调查人数认为会的占总数的()%能数对结果的占()%一(2)班45人10095.6巡视学生的数法,全部是把十几根小棒分得很开,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少数特别细心的学生会把小棒摆得很整齐,觉得这样数更方便。由此,我就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同学都认为“捆得太紧数不清楚”的道理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当前经验之后的“数学化”的,在“数数”领域里,苏教版教材很尊重学生的经验,先安排了数小棒的例题,再是有小棒与计数器结合的例题。如图: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多年来建构的“十几”是松散型的,现在要一下子把松散型的结构调整成两个部分:“十”和“几”,由于年龄小不具备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建构,所以为什么要如此建构,学生是不明所以的。因此,教学中要明明白白地讲道理、实实在在地操作,真切感受如此操作带来的便利,从而“替换”原有的“松散型”的建构,并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感悟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教学,看似可以“水到渠成”,但在我经历大循环教学之后,发现事实并不那么容易。而且,往往就是因为计数单位认识建构的不充分、不扎实,影响了后续相关的学习。二影响一:数感的培养,模型思想的树立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不少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觉得这段文字特别的“空”,无处下手。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案例一:教材第四册的“认数”单元,在认识了三位数后,有一道练习“738里面有()个百、()个十和()个一”,学生都能正确填写。几天之后,把这题改成如下形式:738=()+()+(),有不少学生就觉得很难,不会填。究其原因他们是从“计算”的角度去考虑,认为这题数很大,加的时候很麻烦。个别“聪明”的学生想了很久,终于算出了“738=135+269+334”,而且提出答案有很多种。这一现象,说明出学生还不习惯从“百”、“十”、“个”的计数单位角度去认识,缺少对多位数模型的建构。而这一认识上的缺陷,必将影响到更多数位的数的认识,影响学生数感的培养。案例二:在听五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这一课时,上课教师出示了“试一试”中的练习:这一题的标准答案分数该填“”,小数该填“0.009”,并联系其它练习认识到“千分之几的分数还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但当时课堂上请的第一位男孩子说分数时说成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百万精品文档+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学习资料教案课件

最新文章

确认删除?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