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改进学习上的一点体会一九五二年下学期,我考进了北京地质学院。一年半的大学生活,使我初步懂得应该怎样进行学习。我进了地质学院以后,就常常感到工作与学习之间有些矛盾,特别是上学期,上了二年级,因为增添了许多新功课,如矿物学、地史学、附古生物学,学起来困难是比较多的,再加上我又担任了党支部的工作,在学期开始时,花去了不少时间,结果功课被拉下了。当时我有些着急,常常问我自己:在这样的条件下是否能把学习搞好呢。是不是能丢掉社会工作不管呢。当然不能,那么,在学习中加强劳动强度,是否又能解决问题呢。我也知道不行。不久党支部开会讨论了如何搞好学习的问题,会上一再强调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必须搞好学习,同时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和注意身体健康。为要做到这样,同学们就应该在经常的学习与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劳动,不断注意改进学习与工作方法。这个会议不但增加了我的信心,也明确了我的努力方向。为了改进我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我首先就注意了如何按照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时间的问题。如当时在学习上我最大的苦恼就是看不好化石标本。这是因为每天下午,我除了看报和锻练身体各一小时外,还要复习矿物学、古生物标本,读俄文,同时又得搞一些社会工作,这样一来我就没有时间再到实习室去看化石标本;到晚自习时,实习室巳关门,由于没有实物对照,在记化石名字的时候就很难记住,往往讲义还没有看完,实习时间已经过去了。不能学好功课的苦恼影响到我在其他工作学习的时候不能专心一致,学习效率就降低了。我仔细分析了这些情况,发现这是搞不好学习的一个症结。于是我在改订学习计划时,决定把下午的读报时间与晚自习实习时间调换一下,以便下午有一小时到自习室去看化石标本。试行两星期的结果,看化石的效率就显著地提高了。我也就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其他课程。在工作方面,我也发现计划性不强,是个大问题,我每天虽然很忙碌,很辛苦,但由于不能按部就班去解决问题,因此花时间较多,而实际效果却不大。于是我先从加强计划着手,第1页共3页把每个星期的具体工作都安排好,并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另外在进行工作中间,多多用思想,这样,我就感到完成工作任务要较以前顺利和迅速得多了。从此我明确了,有计划地工作和学习,并且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当我读了苏联小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后,我得到更大的启发。年青的工程师阿历克赛的一天,作着他前一个时代同年纪人一年的工作,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呵。我联想到自己虽然解决了一些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提高了学习效率,但这还是不够的,为了使自己能学习得更多更踏实,于是我就进一步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如在古生物实习中我又发现自己还是搞得很乱。当老师把实习讲义发下后,我就当场看着讲义,把化石标本的特点一个一个抄下来,结果等于又把大部分的讲义重抄了一遍,下课的时候也才完成了实习的三分之二,而且一个化石都记不住。以后我就改变方法,用图表分类填写的办法代替抄写,这样虽然不再重抄讲义,又能写下化石最突出的特点,节省了一些时间,但因为在课堂上画表格、写化石名字仍占去了不少的时间,而真正看化石的功夫还是很少的。经过再三考虑,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尽量争取在课前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上课以后就能专心研究化石的构造,掌握它的特点。这样我就学习得更踏实了。还有在过去我准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这一课程的讨论提纲时,至少要四、五个小时,因此,常常要影响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程内容。经仔细研究后,我才发现原来是写提纲没有与课后复习结合起来,如果能边复习边写纲要,到讨论时,只须把纲要加以思考和整理一下,不到二小时,提纲就准备好了。这样做的结果更加深了我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另外,如有计划地进行小结、复习课程,也是很必要的,有些课程的内容是前后紧相衔接的,如果只因进度快,一味往前赶,不及时小结复习,就反而不能很好理解后面的内容。而有些课程中有些东西需要加以好好记忆的,如果不记住这些基本的东西,就无法去理解课程的内容。因此我在订每星期的学习计划时总要留出一些比较零星的时间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