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项目地区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用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安徽农村发展的路径选择前言:我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农业人口多,比重大,占全省总人口的80.23%,农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2.86%)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一些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见表一)。表一:2003年各主要省份乡村总人口和农业生产总值对比分析表乡村人口数(万人)占地区总人口比重%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按乡村总人口平均的农业产值(元)全国93750.672.5529691.825.463167.11安徽5142.780.231305.432.862538.36山东7044.477.202902.523.344120.29河南7936.182.092193.131.112763.45江苏5209.770.341952.215.673747.24广东6174.877.631908.714.013091.11湖南5425.981.431453.031.322677.90湖北3958.065.941342.124.853390.85河北5383.079.521956.927.573635.33四川6872.178.991784.532.712596.73辽宁2325.655.241215.020.245224.46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4》安徽农业的这些基本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决定了安徽省整个经济发展的态势,相对落后的农业似乎成了安徽省经济腾飞的负担和包袱,严重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省“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决定着整个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安徽农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2005年免除农业税的情况下,安徽农业还能不能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安徽农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应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安徽的农业还能不能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安徽的农业的潜力何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很值得思考和研究。我国的“三农”问题本质上讲是一个发展问题,安徽农业也不例外。农业能不能成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增长的源泉,应该怎样改造农业大省的传统农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业,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论和研究的中心问题。很多传统的理论认为只有工业化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路径,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实现经济的“起飞”,甚至认为农业只能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地方在积极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却忽视农业的发展,把工业化进程和农业发展看成两个互不相关工作,虽然实现了较高的工业增长率,但经济的总体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的被动局面也没有根本改观。实践证明,积极推进工业化是农业大省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推进工业化不能忽视农业,而是要把农业放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去考虑。传统农业是不能对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只有现代农业才能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所以,如何把“大而不强”的安徽农业改造成安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极”是本文要说明的中心问题。一、我省农业的现状——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为例1978年以来,我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但是和山东、河南等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各因素中,我省的农业从业人员、生产资料投入和农田水利均处在全国前六位,同时我省的水土协调度也明显优于山东和河南,这表明我省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较好,但是乡镇科技经费投入、农村基层科技人员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相对较小,人均指标和效益指标和农业强省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单产水平较低,农民种植效益不高。以小麦为例,2002年我省小麦亩产为222kg,仅相当于同期河南小麦亩产量的71.8%,山东的73%。统计数字还表明,我省主要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还比较低,同时说明了,我省农业综合能力的潜力是很大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决定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研究表明现阶段我省农业产业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农产品加工业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食品加工和制造业占全国的比重很小,竞争力还偏弱,尤其表现在缺乏农产品深加工的特大型企业。2004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报社和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