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自然环境4.1.1地理位置原阳县地处豫北平原,隶属于新乡市,位于新乡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6′~114°15′,北纬34°55′~35°11′,总面积为1339km2。县县域南邻黄河与郑州隔河相望,西与新乡县相邻,北与新乡市区、延津县接壤,东与封丘县搭界,县城城区规划面积为70km2。原阳产业集聚区原规划选址位于原阳县城西南部,106~107国道连接线两侧,北至原阳县城南干道,南至工纬五路,东至陈平路,西至西二环西侧,总规划面积为10.5km2。集聚区调整方案向南、向东扩区,西、北边界不变,调整后区域为东至黄河路,南至工业大道,西至西二环,北至南干道,规划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集聚区与京港澳高速入口接壤,距省会郑州35km,一河之隔,三桥相连,新乡市区25km,处于郑州、新乡、开封和焦作所自然形成的交汇中心要冲地域。107国道、京港澳高速、郑焦晋高速、黄河公铁两用桥107连接线、310省道从规划区附近穿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厂址位于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四周环境为:东邻金华南路,对面为集聚区中央厨房区;南邻小庄村(规划搬迁至聚龙社区);西临空地(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北临解放路,路对面空地(规划为居住用地)。厂区四周环境如下图图4-1项目四周环境示意图4.1.2地形地貌原阳系黄河中下游冲击平原,地势大致平坦。原阳县县域地势西南高,东北地,坡降约为1/6000~1/10000,海拔高度为70.5米至93.5米之间。黄河大堤南北地面高差7至9米。黄河自古流经县境,在境内多次决溢、改道,自此形成自北至南的沙丘、冲击平原、背河洼地、高滩等四大地貌特征。沙丘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和北部,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3至10公里,面积15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冲击平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9%;背河洼地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大堤北侧一线,包括天然干渠两岸,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2至12公里,面积为43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3%;堤南高滩地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2至6公里,面积4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9%。4.1.3气候特征区域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秋季天气凉爽多晴天,降温快,温度适中,日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为14.4℃,历年最高气温44.1℃,最低气温-18.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49.9毫米,年际最大降水量为874.8毫米(1964年),最少降水量282.9毫米(1966年),且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6、7、8三个月降水多而集中,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7.6%,全年平均降水日为75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次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1m/s,瞬时最大风速:17m/s;年均日照数:2540h;年均气压:1004.1hPa,极端最高气压:1032.2hPa,极端最低气压:984.3hPa;年际湿度范围:58-62%,年均相对湿度:60.1%。4.1.4地表水环境原阳县属黄河流域,境内河流除黄河为天然河流外,其他河流均为人工引黄灌溉沟渠。黄河:是原阳县与郑州市的界河,自本县西侧入境,沿县境南侧东行,县境内黄河河段长60.2km,多年平均流量1434m3/s。黄河水位比堤北地面高5~7m,是本县地下水的侧向补给源,多年平均侧渗补给量为l30.98万m3/(km·a),影响带宽度约10km。天然渠:发源于本县西部祝楼南部的背河洼地,平行于黄河大堤,自西向东至梁寨出境,全长59km,常年排泄地下水和汛期洪水。文岩渠:源于本县西部祝楼村南,往东北行至韩庄出境,境内渠长36km,主要为排涝渠道,也兼做引黄灌溉之用。引黄灌溉渠道:原阳县境内现有6个引黄闸,已建成堤南、韩董庄、祥符朱三大引黄灌区,灌区内渠道纵横,仅干支渠就将近300条,总长约800km。新一干渠:为新乡市第五水厂饮用水渠,自黄河取水口取水,送入福宁集南岳蓄水池,作为饮用水源。4.1.5地下水环境原阳县地下水均属于孔隙水类型:浅层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以下0~50米左右,绝大部分为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低矿化度淡水,多属HCO3型水,水质较佳,适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其主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和河水渗漏,紧邻黄河,县域多为黄河滩涂地,是主要的地下水源补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