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5.3.4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稳定性。大学生要认同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依法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断增强宪法意识。【资料】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而在一年前,2009年9月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课堂讨论】中共中央全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同为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为什么一个是《建议》而另一个是决定呢?中共中央的《建议》如何转化为某种《决定》或《决议》呢?点评:①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法律法规,效力范围为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③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对国家工作的领导必须通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来实现。④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建议,需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形成相关决议,转化为国家意志。⑤党对宪法的修改提出建议,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审议通过后正式成为宪法修正案。?“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案情回放:齐玉苓和陈晓琪都是滕州八中1990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当年陈晓琪在中专预选考试中被淘汰,齐玉苓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取得了报考统招及委培的资格,并于同年被济宁商校财会专业录取为委培生。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滕州八中没有把这一结果通知到齐玉苓本人,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的一手策划下,领取了这份录取通知后即以“齐玉玲”的名义进入济宁商校就读,毕业后又以齐玉苓的名义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至今。目前,陈晓琪人事档案和工资单上的姓名仍然是“齐玉玲”,而“陈晓琪”只是其户籍中使用的姓名。由于被冒名顶替,齐玉苓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年中考结束后,她参加了复读,第二年中考又惨遭失败。1993年,她在交纳了6000分析资料、导入并讲授思考:宪法能为你做什么?宪法和法律是什么关系?案例分析:宪法第一案思考:1、陈晓琪侵犯了齐玉苓的什么权利?2、被告是谁?3、你觉得被告应承担怎样的责任?4、该案的审理有何重要意义?第五章5.3.4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2元城市增容费后,转为非农业户口,同年8月到邹城市劳动技校就读,3年后被分配到山东鲁南铁合金总厂工作,自1998年7月以来,有相当一段时间下岗待业。1999年2月,齐玉苓得知事实真相后,以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业学校、滕州第八中学、滕州市教委侵害其姓名权、受教育权为由,将他们告上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责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这起看似简单的民事案件,却给司法机关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侵犯姓名权问题在民法通则中有详细的规定;侵害受教育权却在民法中没有规定——换句话说,受教育权属于公民的宪法权利,而不是民事权利。但是,我国各级审判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惯例是不能直接引用宪法。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这一诉求可能会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而不予受理。99年5月,一审判决,法院认为:陈晓琪冒用齐玉苓姓名上学的行为,构成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判其停止侵害,陈晓琪及其他被告向齐玉苓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35000元,驳回齐玉苓的其他诉讼请求。齐玉玲继续上诉。据此,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于2001年8月13日作出[2001]法释25号《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指出“陈晓琪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依照法律规定,山东省高法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由陈晓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