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生R9700型高灵敏度收音机的二次变频技术收音机的两个重要性能参数是:灵敏度和选择性。灵敏度是反映收音机接收微弱信号能力的参数。灵敏度通常用噪限灵敏度和最大灵敏度表示。对调幅(通常指中波和短波)收音机来说,噪限灵敏度是当收音机的信噪比为20dB时,输出为标准输出功率时所需的最小输入信号电平,在用磁性或框形天线时单位为mV/m,外接或拉杆天线时单位为μV,C类收音机灵敏度为300μV,B类为150μV,A类为50μV,其数值愈小灵敏度愈高。但是随着收音机灵敏度的提高,如果其假像抑制特性不良就会有像频干扰,并且灵敏度越高干扰就越严重。要提高假像抑制比,可采用增加高频放大级的调谐回路或采用二次变频接收技术。增加高放级数往往受高频稳定性的影响,所以高级收音机普遍采用二次变频技术。从理论上提高假像抑制比应提高第一中频频率,如中频频率应为最高接收频率的2~3倍,但中频过高对设计中放电路不利。以前,我国上海产的海鸥101型机在短波6.2~30MHz中采用二次变频,第一中频为1.85MHz,第二中频为465kHz,而在短波1.6~5MHz仍采用一次变频。最近面市的德生牌R9700和R9701短波二次变频高灵敏度收音机的第一中频为10.7MHz,第二中频为455kHz。如果从常规设计来分析,该收音机先将接收到的短波信号频率变为固定的10.7MHz第一中频,经过一中放后再与第二本振10.245MHz的晶振混频得到第二中频455kHz,很多固定频率的通讯接收机都用这种方法,而R9700的收听频率范围从4.7~21.85MHz,这样第一本振应为15.35~32.55MHz。对于这样高频率和宽范围的可变频率本振电路,笔者认为LC回路是难以满足频率稳定度要求的。在深入解剖与分析号称超级短波王R9700高灵敏度收音机的过程中,发现其电路设计非常巧妙,构思独特,第一变频器变换的是某段范围的频率而不是某点固定的频率。打开收音机盖,从硬件上看除了二端和三端陶瓷滤波器外,共用了九块石英晶体,是该机的一大特色。分析其电路(见中心页图):它能接收调频立体声广播、2~12频道电视伴音、中波和9个短波米波段(4.65~21.85MHz)共12波段。其主要电路IC1TA8122为单片调频调幅立体声集成电路;IC2为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器;IC3是3位8选1译码器,作为轻触式电源开关和电子波段开关。整个收音机最有特色的是短波二次变频技术,它将短波按电台较集中的国际民用广播米波段划分成9个短波段,每个波段各由一块石英晶体担任第一本机振荡,每个波段又有独立的与本收听波段相对应的输入谐振回路。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经过C1、L1和C9送到混频级VT3场效应三极管的栅极。第一本振由VT1和石英晶体构成频率非常稳定的振荡器,并通过波段选择开关K1来切换不同频率的石英晶体XT1~XT9来产生短波1~9波段所需固定本振频率。晶体频率可通过计算选择:例如短波1,其频率覆盖范围为4.7~5.1MHz,其中心频率为4.9MHz。为产生以10.7MHz为中心频率的中频,该晶体频率应为10.7MHz+4.9MHz=15.6MHz,即XT1=15.6MHz。经过第一次变频后,原短波1频带内所有电台信号被差频到10.9MHz~10.5MHz的频率范围内,正好是第一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其通频带宽应≥400kHz,中心频率为10.7MHz,变频后的第一中频信号经变压器T3到三端宽带陶瓷滤波器CF1(这里要指出的是,CF1不能采用无线通信用10.7MHz滤波器,如LTA10.7型的通带仅40~50kHz),再进入集成电路IC1的脚,并利用集成电路内的高放电路作为本机的第一中频放大器,而集成电路内的本振电路和可变电容器构成第二本振器,然后与经过放大后的第一中频信号在IC1内部的混频器进行第二次变频,产生频率为455kHz的第二中频信号,从IC1④脚输出,经T13中频变压器和CF3(455kHz)窄带陶瓷滤波器后,再进行第二中频放大、检波还原成音频信号。由于第二中频的通频带仅数千赫,需要精确地跟踪,所以第二本振的可变范围当频偏为±0.2MHz时,本振范围应在10.045~10.445MHz之间,中心频率为10.245MHz。短波部分的调谐刻度盘是由第二本振可变电容器旋转范围决定的(输入回路无可变电容)。当收听4.7和5.1MHz电台时,第一中频信号为10.9MHz和10.5MHz,所以第二本振的频率范围应该为10.445和10.045MHz,实际制作时第二本振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