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卜阴上皮内瘤变VIN高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年轻患者的VIN常自然消退,但60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分为1级(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过度增生和异型细胞的改变,局限于上皮的下1/3。2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层上述变化发生于上皮的下2/3。3级(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上皮层的变化超过2/3。原位癌的不典型增生累及整个上皮层,但未穿透基底膜。病因1.与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在VIN浅层细胞,尤其在VIN1和VIN2中,常可见到由HPV感染所致的征象,分子生物学技术证明80%VIN与16型HPV有关。2.与免疫缺陷有关罹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甾体激素和组织移植抑制剂)者VIN发生率明显增高。3.与外阴营养不良有关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在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患者中较增生性营养不良更多见。4.与性行为和烟草有关吸烟常常与VINIII级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同样还发现性伴侣数量的增加与VINIII级的发生有关。HPV感染为性传播疾病,在年轻的VIN患者中常有HPV感染,并与性生活史(包括性伴侣数目,第1次性生活年龄)有关。5.与宫颈病变关系由于有相同的危险因素,VIN与宫颈病变相联系,大约15%的VIN患者存在宫颈病变。6.与外阴癌的关系外阴上皮内瘤变I级与外阴癌的关系尚未肯定。但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高级别的VIN和外阴癌的联系是存在的。临床表现1.症状(1)最常见症状为外阴瘙痒不适和烧灼感。以大小阴唇较常见,阴蒂次之,尿道口及其周围较少见。(2)约17%的病人主诉发现外阴结节。(3)20%~48%的患者无症状。2.体征查体时可发现有90%的患者外阴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斑点,颜色可为灰色、红色、褐色、棕色或白色。病灶也可表现为表皮增生,可出现皮肤增厚、斑块、乳头或小的赘疣,呈灰白色、黑色素沉着或暗红色,表面干燥、脱屑,边界不清楚。病灶可为单个,但更常多发,并可相互融合。这些病变可发生于外阴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右侧大、小阴唇的底部8点处。单发性VIN主要位于舟状窝和小阴唇附近黏膜,偶见于会阴体后部或阴蒂周围,绝少发生于有毛发生长部位和阴蒂腺体,而多发性VIN则可侵犯阴蒂包皮、小阴唇、舟状窝和会阴体。约1/3病例有大阴唇和会阴体后部的浸润,当会阴体后部浸润时则常常累及肛门和臀内侧沟。肛管黏膜也常受累,即不典型增生病变可向上发展而延伸至肛管鳞柱交界处。阴蒂腺体极少受累,而尿道浸润则为罕见。约50%的患者伴有其他部位的上皮内瘤变,30%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同时合并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合并阴道瘤变,3%同时合并有宫颈和阴道瘤变,这些在免疫抑制及肛门生殖道综合征患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检查对高出皮肤表面的白色的不规则病变应高度怀疑VIN。因为VIN常为多个病灶,且容易合并其他部位的上皮内瘤变,因此,治疗前应对整个外阴部进行认真检查,同时检查阴道,宫颈和会阴体后部。内容包括:1.细胞学检查虽然细胞学检查不能取代活检,但是在反复、持续HPV感染患者中,由于常存在持续、微弱的醋白上皮,因此做此项检查可减少重复活检的次数。若细胞学检查表现为不典型性,则应行活检术。2.阴道镜阴道镜检查可提高检测邻近组织病变的敏感性。一些研究发现在VIN原发病灶周围约有80%存在VIN病变,主要发生于年轻患者;而在>40岁以上的妇女,在原发灶周围约35%存在VIN病变。因此对一些高危的尤其是年轻妇女应彻底检查整个外阴。3.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可疑部位的病灶进行活检,并将所取得的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是最终确诊VIN的金标准。诊断外阴上皮内瘤变的诊断需依据症状、体征而做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和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标准。对可疑病变部位应行多点取样活检,可明确上皮下扩散的深度,以指导手术的深度。若采用激光等无标本的治疗手段,明确诊断排除浸润则尤为重要。鉴别诊断由于很多外阴疾患均可引起非典型增生,如外阴湿疣、外阴白色病变、痣、脂溢性角化瘤和黑色棘皮瘤等,除需与这些疾病鉴别外,还需注意这些外阴疾病与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