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1.“尊王攘夷齐称霸,退避三舍晋天下。楚王问鼎中原后,卧薪尝胆成佳话”诗中提到的“齐”“晋”“楚”等诸侯国的产生来源于()A.行省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一样),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不能)禁止。”材料观点认为()A.分封制使周王和诸侯国关系紧密B.分封制的实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C.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D.实行分封制是为了让诸侯相互猜疑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4.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生活用品等。下列选项中,能代表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有()①使用磨制石器②住干栏式房屋③制造绘有稻穗纹的陶器④铸造司母戊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①会制造石器②会种植粟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6.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A.半地穴房屋B.打制石器C.稻谷D.彩陶器7.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朝代D.铁器时代10.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11.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对“北京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过着群居生活B.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C.进入原始农耕文明阶段D.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1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13.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可以说明()①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粗糙②北京人可能会用火烧烤食物③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④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右面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15.“务农桑,筑宫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写的是传说中的()A.炎帝B.黄帝C.蚩尤D.禹16.原是农业产生后,中国北方和南方主要种植的作物分别是()A.粟和稻B.稻和玉米C.豆和粟D.麦和稻17.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龟甲和兽骨上有许多刻画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A.夏朝B.商朝C.战国D.秦朝18.如图大鼎是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被称为“司母戊鼎”、在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中,将其首次定名为“后母戊鼎”下面有关此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②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③“司母戊”三字应为甲骨文④是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