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可编辑可修改1关于教育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看法v1.0可编辑可修改2关于教育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看法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有各种差别。从形式看,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从活动主体看,有管理者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内容上看,有课内外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发展个性特长等各种活动。教育活动,不论广义与狭义,其宗旨都是进行人的培养和训练。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实践性、双向性、三维性、多功能性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由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组成。广义地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在幼儿园内所发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对幼儿而言,这些活动之间的界限是不清晰的,经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狭义地说,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有游戏和教学两大类活动。“预设”和“生成”是幼儿园课程的两种形成方式,课改的变化之一就是对生成性课程的关注。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预设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来源于教材,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过程等教学设计已有教材编写者完成,执教者只需要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写出教案;而生成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之外,是因为教师发现了预设课程所未及的有意义的教学素材,包括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遭遇的问题。这类由生活事实转化而来的教学内容是极其有意义的,因为是教师发现了它的价值才选择的。v1.0可编辑可修改3但是,课程的“生成”理念太过于制度化,大多数教师在为了“生成”而“生成”,为了“生成”不得不到生活和游戏等低结构的活动中去寻找事实材料,并将其模式化,像教材中预设的教学活动一样,进行从目标到过程的完整设计,但是由于缺乏对活动设计的仔细推敲,从而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过去,在预设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基本思路往往是: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那就是教学目标;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那就是教学内容;怎样让幼儿得到那就是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从“教”单边出发的预设行为,预设的是一种确定性的行为。传统的教学预设更多的到此为止,因为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任何意外和偶然,只需要教师的一个严肃眼神便能峰回路转,怪怪的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今天,在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时,要求教师的思考逻辑绝非那么简单。而是:幼儿需要什么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那才是教学目标;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幼儿从中可能得到什么那才是教学内容;怎样让幼儿得到幼儿可能会怎样去获得那才是教学方法。应该说,这是一种从“教与学”双边出发的预设行为,不仅预设了确定的行为,还预设了许多可能性的行为,甚至更预设了出现不确定行为的弹性空间。实际上,这种教学预设是对幼儿了解基础上的一种验证。于是证实某些假设,这是教学的成功,而推翻某些假设,也是教学的成功,我们确信一点,教师实施的课程与幼儿经验的课程总是有距离的,教学假设无论多么准确,都不可能完全吻合,而我们已经预设了多种可能性,我们也预设了迎接各种非预期性事件的心理准备。v1.0可编辑可修改4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幼儿抛出的“球”教师该不该接如何接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生成”与“预设”的问题,教师预设了太多的情况,试图让幼儿根据自己预设的情景进行,但是幼儿与教师毕竟不属于同一个年龄阶层,社会经验等各方面都无从比较,教师是从自身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而幼儿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疑问点出发去抛“球”,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接“球”。教学智慧源于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但是同样时间的教学实践未必能产生智慧,只有善于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教师,更容易从应对性行为的经验中产生应对非预期性行为的智慧。反思就是不断追问为什么,智慧就表现在追问中的价值判断和时机判断。教学活动中的任何一个非预期性为,只要被教师关注并作了价值判断,那么即使是该接而没有能力去接球,对教师来说也是有意义的。瑞吉欧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孩子是由一百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