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辨识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描写:直接、间接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抒情:直接、间接抒情。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来对描写的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更加鲜明突出。)白描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着一句议论抒情地刻画形象,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细节描写是对细小情节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地反映人物,强化主体,增强感染力。间接抒情指诗人借助一些景物、事件,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怀古喻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使感情的抒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1、2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3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辽阔。4句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写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越调天净沙无名氏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本曲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大漠清秋的景色。请简要分析。答:这首曲子以白描手法,色彩鲜明的描绘了绿草、黄云、青山、红叶,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大漠清秋图。3.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首元曲是怎样抒情的?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句道出思乡情。接下来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以此来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之情。表现手法比兴、对比、烘托衬托(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渲染、象征(托物言志)、用典、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等。比兴《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奴隶主比作大老鼠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也就是先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事物做铺垫,然后再写所咏之事物。《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动静结合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第一、二句是静态描写,第三、四句是动态描写。诗作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清静幽雅的春景图。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首句就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二、三句是静态描写,而最后一句对寒山寺中传扬而来的“钟声”的描写,是动态描写。这钟声,沉沉地打破了天地间的死寂,而令人不禁为之颤然心悸!动静结合从侧面或反面着意叙述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强调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使君等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烘托衬托反衬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为下片写周瑜起烘托作用。----这是正面烘托,即衬托。烘托衬托反衬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以动衬静。“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以动写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化静为动。烘托衬托反衬《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为反衬。《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衬哀。烘托衬托反衬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