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著作《饮酒》《拟古》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归园田居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但使愿无违。划分节奏,朗读诗歌。归园田居(3)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按节奏读: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菏锄:扛着斧头,荷,读hè,扛着。草木长:草木丛生。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归园田居》:抒发了诗人不愿再混迹污浊的官场,而归园田居以求返璞归真的情感。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衣裳沾湿了不值得惋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愿就行了。体现出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写作特色品味诗歌:内容:种豆→收获稀少,耕作辛劳感情:意愿→辞官归隐,远离污浊语言特色:平谈自然,真挚醇美总结:作者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著有《王右丞集》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宗称王维是“天宝中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诵读诗歌,感受诗意。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天的上空。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理解诗歌大意: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