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激情冯店中学谢永辉新课标规定《思想品德》课的认知、情感、行为目标体系改变了老教材的识记、理解、应用的目标体系,使教学内容更能体现其德育功能,更能结合实际,更能贴近学生生活。由此,对学生本学科成绩的评定也不只是卷面的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多种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求的一代新人。所以,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情感地来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洗礼并产生强烈的共鸣,自觉地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以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实践中的表现欲。其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不错。一、创设合理情境《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各个时期目标都比较复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引入合理的情境之中,构建情境和谐的教学环境,情由境生,激起学生思想上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对课标要求的内容产生认同感,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中,教师再加以适时点拨、诱导,层层深入,让被点燃的情感之火,越燃越旺。例如,在教七年级《思想品德》的前言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某先生应聘某大公司,因落选而自杀未遂,这位先生神志昏迷之际,又传来他被录用的喜讯。原来他的考试成绩名列榜首,只是统计时出了差错,才导致他名落孙山。然而,就在他把这个喜讯告诉亲戚朋友,兴高采烈地去公司报到时,公司解聘了他。讲完这个故事,学生就要问:公司为何要解聘他呢?经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位先生因一念之差造成终生遗憾,我们在为他感到惋惜的同时,更理解了公司的决定,因为他连如此小小的人生坎坷都承受不了,又怎么可能建功立业呢?在座的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将来有所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课七年级教材,生动而具体地介绍了关于如何培养良好品质、陶冶高尚道德情境,要求我们牢牢地把握新课村这个教学的依据,实现驾驭教材,并不断超越教材这个载体,充分调配有效的教育资源,把当地的风土土人情,把经典的安全,把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当前的时政热点、社会热点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话题恰当地引入课堂,为课堂注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及时鼓励,轻松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二、改善课堂结构学生情感之火容易燃起,但若不适时地添加“燃料”和“氧气”,情感之火就不能持久。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改善课堂结构,变换课堂形式,以新鲜的东西、新鲜的表达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生的情感之火,让情感之火燃烧得更旺更猛。1、不断地变换课型。在紧紧地把握课标的基础上,讲授课、讨论课、复习课、测验课等不断地交替进行,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感到新鲜、新奇、兴奋,充满激情。但要注意不能只顾新,搞标新立异而抛“标”(课标)弃本(课本)。2、努力搭建学生表现自己的平台。教室中处处是讲台,讲台不再只是教师个人的天下,也是学生尽显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动脑、动口、动手,实现师生多角色的转换,进而是引导者、解说员,时而是教练者、裁判员,进而是通讯者、评论员,时而是合作者、评判员……和谐的师生关系、生动的课堂环境为学生了锻炼自己、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激起学生强烈一表现欲和成就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真正地喜欢《思想品德》课,让点燃民情感之火越燃越旺,越燃越烈。3、引导学生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明确认识,加深理解,得到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课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巧设的问题情境下动手、动脑、动口,探索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寻求真理,把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从而提高探索能力。同时,都是应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