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独立思考”在新华词典里的意思是:单独地深入思索、考虑。我国教育家历来重视学与思的统一。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更是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的地位。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代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发展史看,独立思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结果上,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结果的过程之中,使学习者的知识、能力、意志、毅力及人格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与和谐,从而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著名教育家g·波利亚(g·polya,1882—1985)在《怎样解题》序言中写道:“如果你是通过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你就会体会到这种紧张的心情,并享受到发现的喜悦,这样的体验会使你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并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你一生的性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独立思考的科学价值。经过这些年的培训和实践,许多新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普遍接受,并达成共识。如在学习方式上,都认可“接受与探究的融合,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结合。”[1]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受考试为中心的学习观的严重支配,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学习的能力。为适应新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21世纪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则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因为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不仅是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起点和前提。因而,转变旧的学习观,将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创造性地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扩展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学生独立思考的必要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的重要方式。”[2]“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3]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广泛、深层次地参与教学,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调动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实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建立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4]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经验。(一)巧妙导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热情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每节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场白,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5]之前,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我以下面的一个故事引入了研究的课题:从前,三个智者,由于争论加之天气炎热,感到疲倦,于是他们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久便睡着了。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三个智者的脸,三人醒后,彼此对视,忍俊不禁,每个人都以为其他两人在互相取笑,突然其中一个人停止了大笑,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脸肯定也被涂黑了!他是怎样觉察到的呢?你能想出来吗?这自然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引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巨大热情,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及知识自然迁移的方法。(二)鼓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