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教学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诗人屈原。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字型结构。2.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及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历史,我们还讲到了夏、商、周早期阶级社会的历史。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在祖国的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鲜活的历史话剧。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构成了这个时期历史的主要内容。但同学们还应注意的是:祖国一脉相承、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也是这一时期开始的。今天和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的内容。二、学习新课:(一)、文字的演变1、观察“马”字的演变。同学们,请看本课插图中“马”字的演变。通过看“早期甲骨上的图画文字‘马’字”“晚期甲骨文上的‘马’字、”“金文中的‘马’字”和“大篆体的‘马’字,找出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规律。2、学生观察后回答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规律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3、教师讲解:我国古代早期文字的演变规律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甲骨文是在清代光绪二十四、五年时被鉴定为古文字并且开始为金石学家和玩古董的人所收藏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包括龟腹甲和龟背甲)和牛的肩胛骨上。主要用于占卜。这是因为商代的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如天是否会降灾祸于人间,农作物的收成如何,打仗能否取得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生育、疾病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商代后期为商王等统治者管理占卜事务的人员,往往把占卜的事由、卜兆的吉凶以至后来是否应验的情况,刻记在卜甲、卜骨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甲骨文。也有人根据它们的用途称作甲骨卜辞。课本中提到,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这是指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方法(指造字方法)。同学们请看下面的几个甲骨文。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思考、讨论,代表发言。5、教师总结: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例如,大学者王国维首先把甲骨文研究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用甲骨文证实了司马迁著的《史记》“殷本纪”中所列商王世系的可靠性,并纠正了其中的某些错误。而且,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板书:甲骨文→金文(铭文、钟鼎文)→大篆→战国时期、字体又一次变化(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教师过渡:讲完文字演变后,我们再看一下本课的第二目“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1、夏朝时人们对日食等自然现象还非常恐惧,商朝的甲骨文里已经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录。2、教师总结:我们所讲到的先秦时期的历法,主要包括这三个时期的成就。3、下面,我们用板书来明确一下。夏朝开始有历法商朝历法比较完备战国时期测定24节气4、医学的成就扁鹊和望、闻、问、切四诊法(三)屈原和“钟鼓之乐”1、屈原和《离骚》2、钟鼓之乐3、教师引导:所谓钟鼓之乐,就是指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演奏的一种音乐。同学们请看一下课本上的内容,从哪一方面能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4、学生思考回答,共同明确。5、教师总结:关于“钟鼓之乐”请同学们掌握这些就可以了。课后可以看一看课本前面的彩图:“战国编钟”,加深了解。三、学生总结知识点,加深理解。四、作业:完成练习。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简案班级:七年级姓名:备课时间:9.7授课时间: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目标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2.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及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历史,我们还讲到了夏、商、周早期阶级社会的历史。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在祖国的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鲜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