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古诗中描写的意境,理解诗句的意思。4、想象诗中描绘的送别情景,体会每首诗中诗人的情感。5、通过对比性阅读和拓展性阅读,初步了解“送别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生字,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播放歌曲《送别》。师诵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别之词,从这个旋律之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现在有汽车、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渭城曲》。师板书课题。二、自读自悟,理解诗意。(一)析题生齐读课题。师补充:这首诗原诗名为《送元二使安西》,板书。看到这两个诗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从中获得的信息。生自由发言。(二)初读古诗。过渡:这就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读整首诗,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指名读。开火车读。交流诗意。过渡:大家读的非常准确,流利,看来预习作业完成的很好。课下,大家还借助工具书,对诗中难理解的字词进行了预习,下面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句子?学生交流自己所得。指名说说整首诗的大意。三、古诗配画,赏诗中景。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点拨)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2、客舍:客中送客。(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3、柳:“留”。古人折柳赠别。小结: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但是这美景的背后,却隐含着丝丝离情别绪,让景中人无暇欣赏初春美景,让我们带着这感觉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师出示古诗前两句)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四、一唱三叹,品诗中情。(一)了解西去的背景,一叹路途的遥远及艰辛。师过渡: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渭城又在何处?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朋友远去不远千里,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师: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师: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师:出示——古诗后两句。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话在酒中,再叹依依惜别的挚情。师过渡:是啊,朋友情深义重,诗人王维不远千里从长安赶来相送,几多不舍与牵挂。王维斟满一盏酒,满含深情地对元二说——师随机采访学生,师生配合。师:元二将这盏酒一饮而尽,双手握住好友的手,动情地说——师:离别在即,想说的太多太多。千言万语道不尽,一切皆在杯酒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