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敌我双方表现,激发对侵略者憎恨和对我军民打击侵略者行为的敬佩。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方面:1、激发学生的爱国心。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记得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所以同学们,虽然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那段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二、板书课题:1、(卢沟桥:用蓝色粉笔书写;烽火:用红色粉笔书写,并且写成火苗样子,增强感官刺激)。齐读课题两遍。2、解题。师:上节课老师已经请大家搜集资料,那么谁来告诉老师卢沟桥在哪里?烽火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本文又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小结:是啊,1977年7月7日那天,这里燃起了战火,那么交战的双方都有谁?原因又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这篇课文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三、指名回答以上问题。1、师:为了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学之前,我们先来复习文中的生字词。2、出示小黑板:蚕食挑衅偷偷摸摸同仇敌忾蓄谋已久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如火如荼3、指名读。重点指导:挑衅和如火如荼的意思和荼的写法。四、重点学习学习2—5小节,感知事件的原委,体会日军的卑鄙,驻军的正义。(一)自由读2—3小节,说说你从这两小节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二)交流:要点: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夺下卢沟桥是真实目的。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1)“1937年7月7日……向卢沟桥摸来”;(2)“日军恼羞成怒……”体会“偷偷、摸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感受日寇的卑鄙行径。3、感受驻军的正义:“严词拒绝”如何拒绝?“立即开枪还击”(三)表演中日双方针锋相对的场面。突出:日军--深夜全副武装气势汹汹我军—严词拒绝。(四)有感情朗读。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你如何认识我军的“暂时”退守?(结合下文的“早有防备”)五、学习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3、交流: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地扑。体会读。(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4)我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体会朗读。(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4、引读体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六、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4、齐读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