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与妻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类的自由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林觉民。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重点)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品味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亦文亦白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一、新课导入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的有72位革命志士,其中有一位叫林觉民的革命者,在起义前夕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与妻书》,看看作者在起义前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些什么。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文言知识归纳(1)生字注音(2)通假释义几家能彀(“彀”通“够”。)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依靠。)(3)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揣摩,推测。今义:模仿。)吾充吾爱汝之心(古义:扩充,发扬。今义:满,足;冒充。)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今义: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书”,名词用作动词,“写”的意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的意思。)作者名片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5年与陈意映结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作品有《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背景追溯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另一封给他的妻子。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交流点拨】作者是怀着悲痛而又复杂的感情来写这封信的,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但为了国家、民族,最终选择了离开妻子,投身革命。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理清全文的思路。以小组为单位,理清全文的层次。【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第2~4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原因。第三部分(第5~7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小结: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为了全民的幸福甘愿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二)深层理解刀作者写这封信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中“爱汝”与“勇于就死”,是否矛盾?如何理解?【交流点拨】“吾至爱汝”,是在表明他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在后面他又说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在作者看来,个人的幸福与天下人的幸福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林觉民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正是这种感情的升华,才使他“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作者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厚谊,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交流点拨】(1)忆关于夫妻先死、后死的争议。(2)忆两人双栖之所。(3)忆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三)走进写法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请你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读一读。【交流点拨】抒情: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