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或《烛光里的妈妈》。)二、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三、检查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文绉绉(zhōu)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眼翳(yì)舔去(tiǎn)侮辱(wǔ)2、解释下列词语。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并划记。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五、质疑讨论、合作学习。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师生共同明确,板书:(1)早训、催上早学严厉重罚、舔病眼慈爱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感谢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刚气,不受人格侮辱六、精读赏析、突破重点。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文绉绉的;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喜欢看书;只学得了读书、写字;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4、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