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核舟记教学重难点重点:1.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2.能正确翻译课文。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了解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导学案一份。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我国自古以来民间就有许多能工巧匠,他们技艺高超,做出的技艺品巧夺天工,让人赞叹不已。明朝有个奇巧人叫王叔远,他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现在,明末人魏学洢用文字描写了这件工艺品,我们接下来的课就来一起畅游文字,欣赏这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二、板书课题和作者三、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下列字音:皿罔贻有奇黍箬糁峨冠髯卷褶矫诎楫髻壬戌虞甫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注意朗读节奏,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中/轩敞者/为舱(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4)珠/可历历数也(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老师范读课文一遍,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4.熟读课文。5.分段指名朗读。四、完成《金牌练习册》“基础梳理”。第2课时一、翻译第一段1.解释下列词语以:用以至:以及情态:神情姿态尝:曾经2.翻译二、翻译第二段1.解释下列词语为:是之:代词,指舱启:推开焉:语气词闭:关之:代词,指窗之:代词,指前面的那十六个字2.翻译三、翻译第三段1.解释下列词语者:……的人为:是居:坐执:拿现:露出袒胸露乳:敞胸露怀卧:平放之:代词,指左膝2.翻译四、翻译第四段1.解释下列词语攀:扳若:好像啸呼:大声喊叫状:样子2.翻译五、翻译第五段1.解释下列词语题名:题款名字文曰:文字是用:刻丹:红色2.翻译六、翻译第六段1.解释下列词语通计:总计而计其长:而,可是曾:竟然盖:大概是为:刻之:语气词2.翻译七、小结第3课时一、思考:本文的体裁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二、说明文有哪些结构形式?本文采用了哪种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三、按“总分总”的结构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段意。四、讨论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中间船头船尾船背即:船的正面船的背面空间顺序五、研读第一段1.能概括全文,点明核舟特点的词是?奇巧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盖大苏泛赤壁云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能以径寸之木……木石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六、研读2—5段1.课文第1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有哪些地方可以印证这个主题的?(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2)“舟首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说明这的确是一次水上游览活动,即泛舟。(3)“山高月小”等字说明这次泛舟的地点是赤壁。2.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窗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雕刻品的主题词,而且显示了核舟的对称美。3.读第2段,思考: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4.读第3段,思考:这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有三个特点:一、以形显神。苏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左手抚鲁直背”,与之“共阅一手卷”,多情的苏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黄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竖左膝”,“挂念珠”,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三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