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泸县[历史沿革]泸县,春秋战国时为巴国地。秦灭巴后,属巴郡辖治。西汉设江阳县,梁武帝大同中置泸州,领江阳郡,改江阳为泸州县。唐时复置泸州,泸州县为州、郡府治。泸州、泸川几经更替。元时复置泸州至明、清。1913年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治,名称沿用至令。1996年1月,泸州市区划调整,将泸县一分为三,6个乡镇划归江阳区,5个乡镇划归龙马潭区,泸县保留24个乡镇,行政驻地从小市(借驻)迁至福集。[地理位置]泸县位于隆昌、荣昌以南,东毗合江、永川,西临富顺,南接龙马潭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5008’30″━105°45’30″,北纬28°44’40″━29°20′。全县东西相隔61公里,南北相距45公里,幅员1513平方公里。[基本概况]泸县辖16个镇,8个乡,642个自然村,行政驻地福集镇。1998年底,全县总人口103.1599万;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1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37.29亿元;财政收入1.31亿元;粮食总产量52.4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211元;全县585个行政村已有377个村实现小康。全县地质构造上属四川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坳川东陷褶带、泸州凸褶束的交接地带。形成于距今2亿年左右的中生代前期。境内丘陵起伏,浅丘占86.6%,深丘占13.4%。薄刀岭山脉自永川入境,从东北自西南横亘于县境中部,县城西部为龙贯山脉。全县平均海拨在500米以上。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端的长江上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一般,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季春旱,盛夏炎热。年均气温17.8℃,极端最高39.7℃,最低-2.4℃。无霜期341天,年均降雨量1065.4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4%,年均日照1397.8小时。常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1.2米/秒。[资源大县]泸县是一个资源大县,史称“川南鱼米之乡”。其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十分丰富,国家级和省级基地建设富有成效,加之新县城建设、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全县耕地面积72万余亩,人均占有土地2.27亩,人均占有耕地0.71亩。县境内主要有濑溪河、马溪河、九曲河、龙溪河和大鹿溪五条河流。境内总流长272.8公里,流域面积1455.59平方公里。以龙贯山一带较多,约为2.4亿吨。铁多分布于玉蟾山前后石鸭、福集、光明等地,储量约为270万吨。泸县山川秀丽、历史久远,有众多的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省级玉蟾风景名胜区和立石玉龙湖风景旅游区为甚,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玉蟾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旅游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沿山道有禅罗寺、龙岩寺、弥陀寺等众多寺院,山上金鳌峰下二十余座400余尊浮图足以证明自古以来即为川南佛教胜地。尤以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悟道图、十八罗汉飘海、村妇图等最突出。林荫中的塔林是山上寺庙历代主持和尚的塔墓。山中并有众多自唐以来的文人黄庭坚杨升庵等墨刻字迹。根据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流民图》制作的浮雕,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现代人物浮雕。还有金鳌峰、仙人洞、双蟾对鸣、穿山峡石、古玉蟾关等众多景点。山下九曲、濑溪、马溪河环绕,两岸翠绿扶疏、野花点点,展示出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秀色。山下九曲河上的龙脑桥修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石砌平板桥,桥长54米,八个桥墩均为精湛的巨型石雕,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玉龙湖湖面宽阔,水色蔚蓝;岛屿遍布,河汊纵横;鸟飞鱼跃,波光粼粼;远峰如黛,近山苍翠。岸松成行,花果飘香,幢幢新楼,缕缕炊烟,构成一幅山水相映的自然美景。周围的元通寺、普照寺、白洋寺、五明寺和仙女观、是明清时代的宗教圣地,香客不绝;湖边的地下龙洞迷宫长达1000多米,洞内的石钟乳群千姿百态,暗河交错,幽险奇趣,惊心撩人;还有流传千古的“二郎神泉”,用它煮冬苋菜独具风味,名声远扬。县南有海潮风景区,湖水面宽0.4公里左右,长21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现已建成以流滩坝库区为主的游乐区。此外,五仙山、道陵沟、高洞、云锦山等均潜在着较大旅游开发价值。[基础设施](一)、新兴县城新县城福集镇位于省级名胜区玉蟾山脚下,南距泸州35公里,北距隆昌27公里,经隆昌至成都237公里,距重庆152公里。隆叙铁路过境并设福集火车编组站;现321国道穿场而过;即将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