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一、新课导入上课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引入本文。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屡屡(lǚ)趋势(qū)芯(xīn)聘用(pìn)挠头(náo)怯(qiè)华裔(yì)深奥(ào)几(jī)乎光纤(xiān)趋(qū)势芯(xīn)片挠(náo)头聘(pìn)用漏洞(lòu)硕(shuò)士弥(mí)补胆怯(qiè)着(zhuó)眼点2.多音字纤供3.生词注解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按部就班:做事按照一定的条例,遵循一定的程序。屡见不鲜:经常看见(某种事物或现象),不觉新奇。也说数见不鲜。层出不穷:接接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4.作者名片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1954年提出规范场理论,1956年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5.背景追溯1957年12月10日,同31岁的李政道一起登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奖台的,还有35岁的杨振宁。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二)深层理解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点拨明确】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2.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联持什么看法?【点拨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3.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点拨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科技↗↘经济工业4.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1)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点拨明确】分析中美两国教育的异同及适应对象。(2)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是什么?【点拨明确】相同点:两种教育哲学都鼓励创新。不同点:美国的教育哲学对学习成绩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这些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地取得成功。中国的教育哲学对学习成绩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这些学生也可以成才,而且成才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美国教育学习方式:跳跃式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自由探索出很多东西。中国教育学习方式: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3)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点拨明确】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三)走进语言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点拨明确】不能。因为“近”和“接近”都是表示约数的词,使所列的数字更具准确性。(2)这两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年、五十年来,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着前进的。【点拨明确】不能,“关联”是指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三个环节是科学、工业和经济。2.指出下面的语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点拨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3.本文的写作特色(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表明观点。第一段引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话,说明人类知识的增长,新发明、新事物必然会不断出现。第三段以设问句承接上文并提出说明的重点: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第四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工业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五段引用《财富》杂志的话,“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