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用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2)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昳丽(yì)朝(zhāo)服衣冠(ɡuān)窥镜(kuī)期年(jī)朝于齐(cháo)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1)重点实词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昳丽:光艳美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孰与:……与……相比,谁……,表示对比。及:赶得上,比得上。旦日:第二天。弗如:不如。诚:确实。莫:没有人,没有谁。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闻:使……听到。间:间或、偶然。期年:满一年。(2)通假字①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读yòu,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②孰视之(孰通“熟”,读shú,仔细)(3)一词多义孰上朝若于之(4)古今异义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身边的近臣;今:表大致范围)②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③邹忌讽齐王纳谏(古: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④能谤讥于市朝(古:议论;今:诽谤讥讽)(5)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②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③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④臣之妻私臣(形容词作动词,偏爱)⑤能面刺寡人者(名词作状语,当面)(6)特殊句式①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②倒装句a.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即“忌不信自”)b.皆朝于齐(状语后置。即“皆于齐朝”)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1.研习第1段。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指名一学生读第1段,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