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带有人格化形象的语言,体会其多种特点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2.把握课文的主旨,教育学生学习文章中所讴歌的多种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对课文中精湛的语言进行多角度的品味。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投影配乐朗读所需的录音机和磁带。教学步骤:一回顾上一教时的关键内容:有关一般森林形象的诗句;经过概括的有关峡谷和地下森林形成经过的语句。二导入新课程:教师:(简要概括本文语言和主旨给人的震撼力量,并点明本教时的教学目标)三播放课文有关段落的录音。四指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教师点明语言品味的四个角度:1褒贬词语的感情色彩。2字词的选用与锤炼3不同句式的作用(语气的委婉与斩截)4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教师组织学生主要从14—20自然段找出语言中可圈可点之处(从其他段落中找亦可)五由教师提出一些典型之处组织学生品味。(一)典型的褒贬词语的作用。(二)字词的选用和锤炼:▲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如把“跳进”一词换成“走进”或“跌进”,把“献身”一词换成“投身”好不好?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上面这句有没有可以修改得更准确的字词?(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该句的主语是什么?主语和谓语搭配是否恰当?)讨论和交流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三)不同句式的作用(语气的委婉与斩截)▲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如果把“也许”一词换成“因为”,把“不是”,“而是”换成“也许是”……“也许是”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四)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1)拟人:组织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种子、大风、山泉、阳光、小草的富有人格化形象的句子,并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着重指出该文通篇使用拟人手法。(2)排比:▲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说明树的品种之多)▲一粒,几十粒,几百粒……(说明树的种子数量之多,源源不断。)▲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棣,橘黄的杨,火红的枫。(说明地下森林的大家族,色彩斑斓,也说明昔日幽暗单色的峡谷现在变得五彩缤纷。)(3)反复:▲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说明经历了漫长岁月。直接反复和间接反复同时运用。)(4)对比:▲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在我的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粗壮的双臂伟岸的成材/▲干枯得意(把地下森林和小草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从形象、声音到神情。)▲敬仰钦佩毅然献身/▲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探,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把地下森林和阳光对待不幸的峡谷的态度进行对比。)六总结归纳本文语言的特色:对偶排比波澜惊,巧用对比褒贬明,叠词多彩添音韵,炼字遣词达意精。七总结归纳地下森林的主要美德。热爱生命的奋斗,渴望光明的追求,坚韧顽强的毅力,赤诚无私的奉献。八归纳主旨:通过追溯峡谷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热情讴歌了在逆境中苦苦奋斗,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九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谢谢你的启迪》——读《地下森林断想》有感(题目中的“你”可理解为地下森林,也可理解为作者,更可理解为这篇散文。)教师展示短诗一首,以示抛砖引玉。地下森林留英名,精湛语言撼人心,骄子呐喊震天庭,万众一心奔光明。2003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