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免疫调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防卫功能。2.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他免疫失调病。4.了解免疫学的应用。1.通过对“免疫系统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的学习,提高对“稳态与平衡”这一生命观念的认识。2.通过对“艾滋病及其他免疫失调病”的学习,懂得珍爱生命,运用传染病的相关防控知识帮助他人,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3.通过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解”的建构,锻炼科学思维能力。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类型1.免疫调节的作用:直接消灭入侵人体的病原体,清除人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3.免疫类型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个体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后获得特点无选择性或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第三道防线:针对某种病原体由特异性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参与的防卫作用二、特异性免疫1.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淋巴细胞。(1)B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2)T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2.抗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3.免疫过程(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既能独自发挥作用,又能互相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免疫缺陷病(1)概念: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而引起的疾病。(2)类型①后天性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a.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T淋巴细胞而引起的。b.致病过程―――→―――→寄主细胞染色体DNA上―――――――→―→――→。c.教材图2-19,HIV浓度和T淋巴细胞数量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第一阶段:免疫系统具有摧毁大多数HIV的功能。第二阶段:随着HIV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第三阶段: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各种被感染的机会增加。第四阶段: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非特异性免疫及小部分体液免疫被保留)。②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的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a.病因:因遗传等先天性因素导致免疫功能的缺陷。b.症状:患者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先天性的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2.免疫功能过强(1)过敏反应①概念: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产生的以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表现的反应。②特点:反应强烈,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但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2)自身免疫疾病: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作抗原加以排斥或致其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四、免疫学的应用1.器官移植: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会出现免疫排异反应。2.预防接种:接种减毒或无毒的疫苗,可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1)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提示:溶菌酶≠溶酶体。(2)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3)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4)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作用是分泌抗体。(√)(5)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6)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提示:主要是T淋巴细胞。(7)病毒类(如HIV)进入人体,清除它们的过程主要是细胞免疫。(√)(8)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接触油漆引起的接触性皮炎都属于过敏反应。(×)提示: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问题探究]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其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抑菌物质的胃酸、唾液等,是抵御病原体的化学屏障。由此可见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了人体非常重要的一道防线,人体的防线还有哪些?提示:还有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构成的第三道防线。[讲解归纳]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2.免疫细胞的种类、来源与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