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香菱学诗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初中生绝大多数没有阅读过《红楼梦》,学生之前对《红楼梦》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关注重点基本落在宝黛钗的爱情上,对香菱这样的配角和《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蕴了解不多,对《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也不多,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名著。1课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一、新课导入《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她是《红楼梦》中一个次要人物,又是《红楼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她天资聪明,命运坎坷,却又出淤泥而不染,真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荷花。她就是香菱。今天我们共同赏析《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节选《香菱学诗》,感受一个平凡却又令人敬佩的女子形象。二、初读课文,说香菱身世(播放PPT课件)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说给组内同学听。组内交流对香菱的认识:①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小说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她就出场了,当时她是姑苏城甄士隐老爷的宝贝独生女,名甄英莲(真应怜)。②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她被呆霸王薛蟠占为妾,进入贾府,改名为香菱(相怜)。③第八十回中,薛蟠的正妻夏金桂给她改名为秋菱(求怜)。夏金桂的“桂”字正应了香菱判词中的“两地生孤木”之说,也最终验证了香菱“实堪伤”的命运。三、细读课文,看香菱学诗(播放PPT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交流。明确: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四、品读课文,评香菱其人(播放PPT课件)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思考: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在封建社会里,男女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