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八上授课时间第三周主备课题桃花源记课时安排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掌握“皆”、“咸”、“具”、“俱”、“并”等副词的用法,辨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文言词语。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2、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正确理解“世外桃源”式的理想社会。。3、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5.通过点拨、启示、讨论、交流,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体会悬念迭起的写法,把握文章的主题。3.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品味课文语言,培养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6、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1、难点2、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具体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作者及背景,处理本文字词。朗读课文。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理想的呢?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这些理想的内容,所以我们就自然地在头脑中在想象中描绘我们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它描绘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那作者为什么这样描绘他的理想世界呢?二、作者简介学生自由做答。有的学生说没有战争的和平世界;也有学生说没有作业、考试,可以自由快乐玩耍的地方。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年,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三、检查预习情况读准下列粗体字的音。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n)阡陌交通(qin)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四、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2.同学齐读课文。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小组讨论翻译全文。五、小结1.古今异义词。(1)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2)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5)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6)缘溪行缘古义:沿今义:缘故,缘分(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古义:请今义:延长,延伸(8)后遂无问津者教师简介作者老师范读、后齐读课文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今义:口液2.一词多义。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向:寻向所志(以前)眈眈相向(对着)3.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翻译: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指导复习判断句式具体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文章主旨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2~3):进入桃花源。第三部分(4~5):离开桃花源。2.用原文回答问题。(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桃花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桃花源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二、质疑解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