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老山界(第一课时)》教案课题老山界课型讲读课主备人:个备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学会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教学设计与过程教学反馈一、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瑶民()转弯()倾斜()骨碌()酣然入梦()惊惶()缴租()欺侮()冷颤()盛饭()咀嚼()篱笆()呜咽()蜷曲()(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pān谈()kē捐杂税()chān扶()qiào壁()chù立()点zhuì()波涛péngpài()2.二读课文,勾画出标明时间、地点的词句,理清本文记叙要素。二、合作互学(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自读课文,思考:1.红军翻越老山界主要有四“难”请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难”三字的形式分别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讨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结合文中具体描写加以理解。教学设计与过程教学反馈三、点拨导学再读课文,揣摩场面描写、景物描写。1.朗读“之”字奇观描写语段,思考:⑴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⑵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2.朗读半夜醒来观赏夜景的描写,思考:⑴“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⑵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⑶所“闻”突出了什么特点?作者描写各种“声响”,是不是自相矛盾?⑷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⑸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四、检测练学1.根据拼音写汉字。①粥吃起来十分香甜。我们也拿碗chéng()给瑶民母女吃。②快要到山顶,我已经là()得很远了。③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壁上,马爬不上去。④把毯子juǎn()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⑤像春蚕在jǔ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yè()()像波涛在péngpài()()。2.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3)罕见的美好景象。()(4)甜美、畅快地入睡。()五、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2.背诵“之”字奇观描写语段。【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