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初中语文学科的要求,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会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4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美景,古今多少文人沉醉于西子湖畔,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领略西子湖畔的美景,一起欣赏古诗《钱塘湖春行》。一、教学过程:1.了解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至左拾遗。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2.了解题目:钱塘湖春行3.古诗学习:(一)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请同学朗读及评价,集体读(1)我们对这首诗已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它在题材上属于什么诗呢?七言律诗(2)特点:每句话七字,共八句,每联都有名字,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讲究对偶和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二)读懂诗意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合作,结合课下注释朗读诗文,疏通文意,待会展示成果。(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第一联的诗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看到水面刚刚涨平,白云重重叠叠,与水面连成一片。(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几处来的很早的黄莺在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不知谁家的燕子已经在啄泥筑巢了。(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开的繁乱的花逐渐想要迷乱人的眼睛,浅浅的草刚刚没过马蹄。(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喜爱的是湖的东边,怎么游走都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的白沙堤。2.请同学们思考,全诗的线索是什么?以出行的路线为线索;即游踪3.诗言志,诗是用来抒情的,诗人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写下了西湖美景,在写景的过程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春景的喜爱和赞美。4.从哪里发现的?从哪里读出来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集体读,读出喜爱和赞美。(三)品析诗情读懂诗意并不是诗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在于一个品字。品:品析诗歌的用词之妙,品析诗中的画面之美。全诗共四联,找出自己喜欢的一联,以“我喜欢第几联,因为.......”的句式,说明理由。例1:我喜欢颔联,因为颔联能够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中的早莺和新燕都属于动物,颈联中的乱花和浅草都属于植物,莺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丽景象。“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争”和“啄”通过动物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例2:我喜欢首联,因为首联中的“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写出了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的景象。品析重点字词:1.“争”、“啄”的品析。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2.用“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用“乱”修饰“花”,写出了花的多和繁,并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竞相开放的情态,从而突出了花的繁茂和其姹紫嫣红的色彩;用“浅”修饰“草”,写出了草在初长时的样子和它嫩绿的色彩,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3.文中“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