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学目标:1、了解战地通讯的特点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教学重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李商隐的一句被后人引用来赞美老师的诗歌么(“春蚕到死……”)在这句诗歌当中,“蜡炬”即我们说的蜡烛有了特别的含义(老师),一样的,它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中又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二、作者简介,文体介绍1、作家2、文体介绍现实性战地通讯新闻性特征(三个基本要求)真实性战记)时效性(战地报同于军事性的战报或消息类的快报告文学)文学性特征作者对战争这一特定反映对象的审美意识的物化政论性特征:以主观发现写客观现象,以哲理思辨写报告对象(不同于小说)三、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请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老妇人时间:1994年9月29日地点: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的一座桥前的方场事件:老妇人冒着死亡的危险埋葬了红军烈士起因:五个红军决定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经过:红军中一人死亡,尸体留在了方场上,老妇人冒着危险去安葬烈士结果:老妇人颤巍巍的走了,红军战士继续投入战斗一、学生自学,揣摩语句,完成课后练习二二、总结“蜡烛”的含义三、是怎样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的?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十分吃力感人的因素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含义四、阅读课文,按下面提示写读书笔记。[提示]读通讯读书笔记(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内容主旨(2)点评三处妙语佳句(感人的片段或句子)(3)感悟联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