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桃花源记》,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本文编在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借助注释学文言”。教会学生用好注释,同时学会分析和独立思考。(二)说教学目标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篇课文还是比较浅显易懂,文意理解相对简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文章的语言优美凝练,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定位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标定为以下的几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3、品味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三)教学重点:1、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优美语言。2、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二、说教学方法:1、赏读相结合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读课,以“赏”为突破口,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习得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2、想象法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3、讨论探究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说学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2、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读。四、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1、导入新课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让我们来欣赏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来读。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阡陌、俨然、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2)全班齐读课文“读”后让学生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看谁写得最简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3、分步品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第一,带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桃源美景”为核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描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让学生个别地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启发其他学生思考:渔人在河两岸以及从山口进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并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风景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的又是怎样的画面?第二,引导学生体会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画卷——社会美。先启发学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美?”朗读第三段,让学生以渔人或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去发现“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这里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纷争,没有忧伤,处处恬静,人们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乐的美妙生活画卷。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把前三段再诵读一遍,使学生加深对桃源“美境”的体验。在学生还陶醉在环境幽美、其乐融融的桃源胜景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4.、整合评读——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这是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讨论来突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涵。具体做法: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段,然后思考: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吗?你有什么根据?如果不存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