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2课题愚公移山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重点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信心和毅力。难点对愚公的评价,对愚公精神的认识。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练习册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新课导入“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课程讲授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仞(rèn)惩(chéng)塞(sè)迂(yū)荷(hè)箕(jī)畚(běn)孀(shuāng)妻2.解释课文的重点字词句。(1)重点实词方七百里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惩山北之塞惩:苦于。迂:曲折,绕远。毕力平险毕:尽、全。杂然相许许:赞同。损:消减。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寒暑易节易:更替。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何苦不平苦:愁苦,这里指担心。(2)通假字始一反焉(通“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3)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之:出入之迂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跳往助之(人称代词,他们。)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人称代词,他。)其: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帝感其诚(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而: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聚室而谋(表顺承。)而山不加增(表转折。)于:达于汉阴(介词,到。)告之于帝(向。)(4)古今异义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指古义:直。今义:手指。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荷古义:肩负、扛。今义:莲。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已古义:止。今义:已经。(5)词类活用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朝。)帝感其诚(感:被……感动,被动用法。)毕力平险(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6)特殊句式①被动句帝感其诚(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②倒装句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荷担”是中心词“子孙”的后置定语)告之于帝(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甚”是主语“汝之不惠”的前置谓语,前置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谓语)3.朗读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怎样划分?(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列子和《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5.文体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三、合作与探究(一)疏通文意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培养使用注释的习惯。2.试译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互译,将疑难点进行圈点批注,养成自学习惯。3.集体讨论。将困难提出,然后全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