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设计课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型新课学习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重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难点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学内容复习苏联(苏俄)的经济建设之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新课预习阅读第一目,思考: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及成效,该如何评价?新课导入“二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到底给苏联带来了什么呢?课程学习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堪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2.改革的内容:探究活动一赫鲁晓夫采取哪些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成效如何?第一,经济体制的改革(1)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2)工业体制改革。第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1)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对改革的评价:探究活动二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重点;改革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探究活动三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1)分析1961年到1982年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说说工业发展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2)对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情况。谈谈你的认识。2、成就与不足: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3、走向停滞: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三、莫斯科落日1、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2)政治改革: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②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2、苏联解体(1)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2)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3)1991年,12月8日,签订了《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4)1991年12月21日,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3、苏联解体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无此改革,苏联还能依然保持统一和强大,依据事实对这种观点加以分析评价。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的解体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把苏联解体的主要错误推到他的身上则是错误的。①在改革问题上,戈尔巴乔夫确有重大过失:A、指导思想有重大偏差——用“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引起了一系列的混乱;B、没有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完全否认了苏共的光荣历史;对西方和平演变掉以轻心。②然而,这不是戈一人的过错,这是苏共的过错:苏共没有把马克思普遍原理和苏联国情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以对苏联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