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复习策略】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生的,其产生的影响也不是片面的。考生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多维思考历史事件,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考生在分析西汉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应该放眼当时的整个社会,从西汉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中央集权面临严重威胁;经济逐渐恢复与发展,但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威胁西汉稳定等角度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西汉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也才能真正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如果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复习历史知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点预测】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本专题最重要的两个内容,这也将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知识整合】考点1、物质文明1.农业(1)西汉赵过推广藕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3)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2.手工业(1)冶铁: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2)制瓷:东汉时,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丝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织品远销亚洲、欧洲,中国因此获得“丝国”的誉称。3.商业(l)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汉武帝采取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2)西汉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3)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考点2、政治文明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①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②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2)三公九卿制: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②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④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休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郡是中央政府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制的推行,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4)选官制度:各级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2.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加强君主专制:汉武帝让秘书、侍从担任尚节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2)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初,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势力。(3)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举孝廉)专心爱心用心1考点3、精神文明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根据中央集权的需要,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董仲舒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科技(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2)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3)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3.汉赋(1)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