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学生的实习报告高校生的实习报告高校生的实习报告1人与环境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建不仅运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积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第1页共109页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20世纪闻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假如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宝,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丢失了的美、快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闲逛于城市中时却可发觉这第2页共109页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四周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务、很久以前做出的确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接着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正是为了充分相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一、实习概况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动身,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第3页共109页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肯定的调查,获得了肯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索和结论。二、实习内容及分析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敞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第4页共109页有的几条宽敞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四周集聚着北京高校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终点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许多人认为,路面的宽敞与笔直与四周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终点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剧烈。第5页共109页这也许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许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视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别要求。或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犹如北大校内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或许不能算是完备的选择。2、校内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燕南园是北京高校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肯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第6页共109页名教授”。单说50年头,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高校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探讨的志向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变更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缘由是,尽管许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第7页共109页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溢了书香之气……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