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市七小徐菊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也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一直努力地去摸索与探寻,过学习与思考,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老师要做学生的表率班主任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及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之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做值日时,老师应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二、利用“规范”进行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明确了学生日常行为准则。结合它们对学生进行行为的指导,这是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班级是我家”“我是班级的主人翁”“班级之星”等活动贯穿一个学期的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搞好卫生工作,争取得到卫生流动红旗,为班级争光添彩,就是班级小主人,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三、充分发挥晨会课及班队课的作用,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晨会课及班队课的时间,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如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四、师生齐抓共管班级学生多而且年龄又小,要使每个学生都做到讲卫生就较难了。所以,卫生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加强学生卫生观念教育,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不卫生习惯的纠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改变已巩固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往往需要花较1大的精力,反复坚持,才能成功。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我充分利用班干部和小学生的作用,互相监督,互相检查,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来取得良好的效果。五、加强家校联系,巧妙和家长沟通。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对于孩子影响非常大。如果孩子刚入学校就有了一些不良卫生习惯,就是从家庭里带来的。那么作为老师就需要运用巧妙的方法和家长沟通。当然在和家长沟通时尤其要注重技巧。因为家长已经是成年人,在谈及孩子的卫生时,要考虑到家长的感受,大部分家长还是喜欢老师夸赞自己的孩子的。例如:孩子长时间没有洗头洗澡,老师在家校联系时,可以从夸赞孩子各方面的优点,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具体的技巧也要根据家长的特点灵活把握。我深深地懂得:教育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又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种好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一辈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知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校容校貌,同时也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素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