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善腊同志在全市改善投资环境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新政办通报第11期)编者按:投资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对推动新洲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现将袁善腊同志在全市改善投资环境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予以转发,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袁善腊同志在全市改善投资环境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9月21日)(根据讲话录音整理)同志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投资环境工作。杨松书记、成发市长非常关心改善投资环境问题。今天,延高书记参加了会议。昨天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了法制武汉建设工作,成发市长反复强调法制建设一定要有针对性,他把改善投资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今天会上,毛卉同志宣读了《XX市改善投资环境活动实施方案》,胜伟主任、信国主任、吴清局长作了很好的发言,我感到三个单位在抓投资环境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了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工作扎实。从监察局了解的情况看,也是企业、基层评价比较好的三个单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三个单位的经验。下面,我就贯彻武政办136号文件精神,讲三个方面意见,供大家参考。一、进一步提高改善投资环境的认识目前,武汉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杨松书记、成发市长多次强调,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同时在武汉实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预计可以全面超额完成任务。武汉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现在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我查了一下,“十五”、“十一五”武汉的总投资达到了1万5千亿,第1页共38页工业方面投资大体在4000亿,其中武钢一家投资了800亿,“十五”、“十一五”投资的1万5千亿现在开始发挥效益了,如武钢、东风汽车、武烟、武石化、武船这些大企业,可以说都保持了在全国的优势竞争地位。从现在的情况分析,今年我市生产总值可以达到5200亿,人均8380美元。“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收入每年新增100亿,今年要净增200亿,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突破1200亿。城镇居民收入也比预期大大增长,今年过200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收入可以过8000元,年均增长12%。通过“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我市经济总量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进入了前五位,仅在深圳、广州、杭州、青岛之后。就这两年时间,先后超过了南京、成都、宁波,这是很不容易的。能否保持好的发展势头,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市委市政府要求,要实现重振武汉雄风,“十二五”期间必须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势头,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基础上,初步考虑,“十二五”期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万亿元,每年需新增1千亿,财政收入每年要新增300亿,每年投资要保持在5千亿以上,按照这个规划,压力很大。在这个大格局下,要保持我们现在的优势地位,缩小与沿XX县区的差距,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依靠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的新项目。近两年来,我们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感觉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包括神龙三厂、富士康项目,竞争非常激烈,阮市长先后到法国、深圳,最后争取落户武汉很不容易。最终还是体现投资环境的竞争。与西部同类城市比较,一些城市发展势头很大,我们应该有危机感。今年上半年,重庆生产总值增幅17.6%,高出我市2.1个百分点。成都生产总值增幅17.5%,高出我市2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增幅40.9%,高出我市接近30个百分点。成都、重庆咄咄逼人,形势非常好。包括我们的中部城市,长沙、郑州和合肥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合肥利用今年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幅18.5%,高出我们3个百分点。长沙在长株潭综合实验区的推动下,发展势头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第2页共38页31.2%,高出我市接近4个百分点。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赢得主动,必须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整个城市的软实力。因此,优化投资环境,是一项事关武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