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洋思经验心得体会近日从网上看到,有的学校的领导在学习完洋思经验后异常激动,于是大行“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由于准备不足,教师能力欠缺,结果导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不堪,迫不得已,改革只得流产。这使我想到,我们国人大概是有这个习性的:人云亦云,随大流,跟形势,往往不顾及具体情况,不实事求是的结合实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我认为学习洋思经验必须植根本土,创造性的落实洋思经验江苏洋思中学的办学“奇迹”,的确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其中所折射出的教育的真谛,只有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的对照、反思、甄别,才能真正领悟。我校建校历史比较短,地处偏僻乡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教学水平相对不高,周边地区家长群体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这些情况反映出我校虽然是国办学校,但学校的综合实力不强,与早期的洋思中学极为类似。且我校近两年来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夯实基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家长满意”、“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等教育教学理念与洋思中学较为贴近,这坚定了我们向洋思学习,加快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今年暑假,学校整理印刷洋思经验下发给教师进行学习,进行初步的摸索和实验。开学前夕,分文理两个大组进行座谈,交流彼此的学习体会,同时进行课堂实际演练,初步体会洋思“先学后教”的基本教育教学思路。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听到一些比较普遍的声音。这些声音,既有怀疑,也有迷惑,甚至有机械模仿之后的担忧。声音之一。“洋思”究竟是什么。一些教师反映,虽然读了一些资料,听了报告,但头脑中依然很模糊。对一个自身都非常模糊的事物,怎么谈得上去理解、接受甚至学习它呢。——洋思走过了26年的历史,其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也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长期的积淀已经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如第1页共5页果寄希望于阅读一点经验材料、听一两次报告、看一两个课例就能够了解到最本质的东西,无疑是不现实的。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去体味、去在实践中琢磨,这样才有可能尽快将其精髓学到手。声音之二。“洋思”的“先学后教”到底是如何去操作的。一节课只讲四分钟可能吗。——“四分钟”之说并非科学的,大概是出于记者的炒作。因为任何事物如果陷入僵化、呆板的套路,必然会趋于灭亡。但课堂中强调以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那种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现状,显然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真正发展。“先学后教”,更多的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应该更多的接受其实质内涵,而不是急于去寻找一个可以套用的框子。声音之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不是一个谎言。洋思的学生个个都能成材吗。——这是一个评价学生的标准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认为很多学生教不好,甚至有的时候这个比例占到了学生总数的20%甚至更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总是拿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学生,于是出现了“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在我们眼里,只有能够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学生才合格,于是,很多学生在这个标准下就很自然的成了废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便无从谈起。教师失去了继续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的热情,放弃甚至鄙视,导致了学生自信心受挫,乃至彻底自暴自弃。而洋思的成功观认为,每个学生因各种原因造成了文化基础、思想基础均有差异,这是客观现实,并不足以为怪,只要对孩子坚持进行教育,让其在原有基础上思想素质、学业成绩、身体、个性都能够不断提升,就认为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而不是期望每个孩子都成为第一名。这种评价标准使我们对学生更多了一些宽容和信任,也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些交流,让我深深体会到,洋思的经验虽然很好,但要第2页共5页想真正被认可和接受,还有很远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这些经验植根于学校的实际,创造性的进行落实,才能真正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落实洋思经验,必须强化以下几点:第一,强化责任意识,提倡“真情真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