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徐銤事迹的感受与体会面对这个浮躁的年代,面对当前日渐浮躁的社会心态,很多人生活得世俗而麻木,有的年轻人往往踌躇满志,又困惑迷茫,有的还有不少抱怨、消沉情绪和沉沦思想。但是徐銤却跳出了这个圈子,他聆听到自己内心的渴望,走进了快堆事业的怀抱,在这个过程中,他成就了事业,快乐了自己。近一个时期以来,我通过学习徐銤的事迹,不自觉地被他感动:他那一心为国,矢志不渝;他那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他那淡泊名利,执著奉献;他那严谨求实,敬业勤奋的精神,我感觉比金子还要珍贵。学习徐銤的事迹,让人有一种如坐春风,如聆古训的熨帖。从徐銤身上,我首先看到一个明显的标签,那就是一心为国,矢志不渝。他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在他的眼里,科技人员就要给国家做贡献,所以他把快堆事业当作一种使命,一份光荣,几十年来,他始终以百倍的斗志和超乎常人的毅力投身于我国的快堆事业。从徐銤的事迹中,我窥见的不是外在的炫目,而是他身上独有的、历史弥香的“气息”,也有他关注前沿新知,潜心研究的最新成果。20世纪70年代,快堆研究跌入低谷,在很多研究人员选择放弃的时候,徐銤谢绝了待遇更好的单位的聘请,依然坚持继续研究。快堆项目成立后,他检查实验快堆固有安全性和非能动性安全设计,提出了快堆“三步走”蓝图。他几十年的奋斗和坚持,使我国成了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对国际形势和大局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传统思维的超越,在于敢于和善于开发出具有核心能力的技术。为实现快堆技术“中国化”徐銤坚持在快堆科研中自主创新,在创新中形成我国快堆技术设计的核心能力,确立了实验快堆跨越发展的中国模式。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思维品质的养成与意志、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正确选择中创造出骄人的业绩。在快堆设第1页共2页计阶段,为分析掌握工程第一手资料,随时解决技术难题,徐銤同志忘我工作,不分昼夜查阅资料,撰写报告,年过花甲的他还经常在十几层高的厂房中上下穿梭,指挥调试和技术实验工作,在实验快堆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从徐銤身上,我真正感受到执著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有了执著的精神,坚守的信念,才能在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徐銤之所以能够做出卓越贡献,恰恰在于他长期的不懈努力,在于执著的奉献。徐銤16年的山区坚守,不仅完成了我国快堆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众多科研攻关,也为我国快堆技术研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的潜力的人,才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状态,从而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与幸福。徐銤同志对待工作全心投入,持之以恒,他以工作场所为家,以快堆研究作为最大的快乐与幸福。他常说,快堆是国家需要的,技术人员就是要做国家最需要的事,多苦都是福。把金钱和社会地位看得很轻的人,真正可以说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这些,徐銤在生活中做到了。他淡泊名利,勤俭节约,公私有别,如今他依旧生活在北京远郊70多平米的老式公房里,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家里电话也坚持使用两个账户,私人电话费自己承担。按照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徐銤甘为人师,无私奉献,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团结和凝聚员工,员工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同舟共济。工作中,他甘为人梯,倾注心血培育科研快堆人才,申报奖项时总是让给年轻人。同时,他还将原获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突出贡献奖10万元奖金悉数捐出,作为快堆工程科技创新基金,激励快堆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几十年来,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了国家的嘱托……。徐銤的“事迹突出感人”,“不愧是当代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第2页共2页